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西洲曲》教案

《西洲曲》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38:58

《西洲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及《西洲曲》的有关知识

2、把握诗歌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艺术手法 3、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景物、动作、写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此诗,感悟美好真挚的爱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找出表明时序变化的景物

2、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写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与动作相结合来表达女子的苦苦思念之情及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觉其音乐美。

2、探究赏析法:从景物与动作两方面去赏析诗句,感觉其情感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有一种情感,它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是闪闪发光的钻石。它既如蜂蜜般甜,让人魂牵梦绕;又如黄连般苦,让人痛苦万分。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情感呢?——爱情。

是啊,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极尽才情地歌颂它的美好。有牛郎织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有我们初中学过的《诗经》第一首诗歌《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爱情诗——《西洲曲》

二、文体与诗题简介

1、 乐府:本是音乐官署名,主要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

人就把它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及以后诗人采用乐府旧题,模仿其体制而创作的作品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2、 《西洲曲》就是一首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此诗是南朝乐府

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其代表作。陈祚明谓之“言情之绝唱”,它标志着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三、整体感知诗歌 1、 诵读诗歌

⑴放录音,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韵脚。

明 确: ①每四句一换韵 ②蝉联接字,顶真勾连 ⑵学生伴乐齐读,再次感受其音乐美。 2、全诗是以第几人称,谁的口吻来写的? 明 确:第一人称,以一位女子自述的口吻

3、女主人公娓娓道来,向我们倾诉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找出提示性的词语。

明 确:由诗中“忆梅”“忆郎??“望郎”得出,女主人公向我们倾诉了自己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4、除了人物的活动,诗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 确: 梅花 —— 初春 伯劳 乌臼 —— 仲夏 莲子 飞鸿 —— 深秋 5、由景物的提示及人物的活动来分析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诗句?

明 确: 第一部分:1-6句 第二部分: 7-10 句 第三部分: 11-18 句

第四部分: 19-26 句 第五部分: 27-32句

四、具体赏析诗歌 ㈠、赏析第一部分

1、女主人公发现梅花开了,由此她想去干什么呢? 明 确: 折梅寄江北

2、梅花到处都有,随地可摘,为何要划船下西洲折梅呢? 明 确:西洲之上有两人梅下相会的往事

3、“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按逻辑应紧承”折梅寄江北”之后,为何中间插入”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呢?

明 确: ① 女子的姣好美丽 ②盛装打扮,渴望情郎的到来 4、“折梅寄江北”这一行动中展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明 确: 害 羞 渴 望 ㈡、赏析第二部分

1、”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这一诗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 确: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一方面表明季节;另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 此诗句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2、此时女主人公正在做什么呢?从中可以体会到她怎样的心理? 明 确:日暮门中望 —— 急 切 失 落 ㈢、赏析第三部分

1、女主人公为了掩饰自己失落的心理,出门去做什么了呢? 明 确:采莲南塘秋

2、女主人公为什么只想到去采莲,而不是去做其它事呢?难道她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吗?

明 确:①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青年男女欢歌嬉戏,不拘礼法地表露自己的爱情,充满诗情画意。

②“莲”有其双关隐语,与“怜”谐音双关,“怜”有喜爱之意。如“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可见其对情郎热烈的思念。

3、“采莲南塘秋”这一行动中又展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明 确: 失 意 热 烈 ㈣、赏析第四部分

1、主人公为何仰首望飞鸿呢?结果怎样?

明 确;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望飞鸿暗含望书信,结果是等书书不到。 2、女主人公是否就此罢休了呢?她接下来又去做什么了? 明 确:望郎上青楼 3、“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可见女主人公当时怎样的心理及对爱情的态度? 明 确:失 望 执 著 ㈤、赏析第五部分

1、女主人公痴痴凝望,一直望到什么时候?结果又怎样呢? 明 确:望到天晚,但情郎终未到来

2、“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这一诗句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好?哪两个字呢?可见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 明 确:“自”、“空”两个字,“自”说明与己无关,“空”有徒劳之意。不管天高还是水绿都不能影响女主人公望郎的情怀,可见其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3、女主人公望郎郎不至,只能把与郎相会的愿望寄托在哪里呢?从中体会到她怎样的情感? 明 确:寄托在梦中,希望梦中与郎在西洲相会。——西洲梦中会 多 情 痴 迷 五、总结全诗

此诗依照季节的转换抒写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爱人连绵不绝的苦苦思念及微妙的心理。 六、艺术特色

1、蝉联接字,顶真勾连,环环相扣,情味无穷。 2、善用谐音双关,诗歌委婉含蓄。 3、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4、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七、课外欣赏 《上邪》

搜索更多关于: 《西洲曲》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西洲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及《西洲曲》的有关知识 2、把握诗歌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艺术手法 3、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景物、动作、写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此诗,感悟美好真挚的爱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找出表明时序变化的景物 2、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写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与动作相结合来表达女子的苦苦思念之情及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觉其音乐美。 2、探究赏析法:从景物与动作两方面去赏析诗句,感觉其情感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