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同城应用级灾备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2016-4-25
南京市区(河西新大楼与虎距路),距离约为7公里,采用了裸光纤及存储底层复制技术,异地数据级灾备中心位于无锡市,异地灾备中心正在实施由数据级升级应用级的建设中。
通过调研了省内多家银行灾备建设情况了解到,省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完成了同城应用级灾备系统的建设,可实现核心重要应用系统的同城应用级切换接管,同城应用级灾备主要采用了裸光纤(部分使用了光纤DWDM复用技术)和存储设备底层复制,实现了数据同步复制不丢失。规模较大的机构实现了异地应用级灾备,规模较小的机构实现了异地数据级灾备。
(三)、省内可使用的数据中心机房情况
科技部对总行周边150公里内可提供环境外包服务的机房资源进行了调查,可以提供机房外包服务的机构有以下四个:万国数据苏州、苏州国科、无锡国际数据中心、泰州电信云计算中心。
万国数据GDS苏州昆山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物业产权归属万国数据公司,位于昆山市花桥镇国际商务城,占地30亩,距离我行约150公里,建设标准为T3+级,总投资约9亿元,机房面积约为8千平方米。现已有百度、腾讯、美洲银行、巴黎证券等机构外包入驻。万国数据提供容灾咨询、虚拟主机租赁、基础设施及设备运维服务。科技信息部王珂、孙宏祥、薛锋于2011年现场参观了该数据中心。
苏州国科苏州园区数据中心(简称SISDC):该数据中心物业产权归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政府,是为园区外资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距离我行约130公里,建设标准为T4级(国
际标准ANSI/TIE-942-2005中最高级别),机房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该中心目前托管外包运维了已有近八十家国际大型外资企业的IT基础设施设备。
无锡国际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物业产权是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位于无锡市滨海区,占地65亩,距离我行约70公里,按照T4级标准建设,机房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该中心目前托管外包运维了近百家企业及金融机构的IT基础设施设备(托管了江苏银行异地数据级灾备设备)。
泰州电信云计算中心:该数据中心的物业产权归属于泰州市医药城管理委员会,电信泰州分公司租赁该建筑并建设了该数据中心提供外包服务。位于泰州市海陵区数据大厦,距离我行约70公里,总投资约为8000万元,机房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该中心目前托管运行泰州社保局、泰州市地税局等二十多家机构的IT基础设施设备。科技信息部王珂、薛锋于今年4月份现场参观了该数据中心。
靖江电信公司机房:该数据中心的物业产权归属于靖江电信公司,位于靖江人民路,距离我行约1.5公里,机房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大楼承重、供电、接地防雷设施的建设标准较高,但内部设施陈旧,托管了几家靖江地区的网络公司设备,靖江电信公司计划于近期对该数据中心重新装修。
通过调研上述个IDC外包数据中心了解到,上述机房中,万国数据苏州、苏州国科、无锡国际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标准非常高,泰州电信云计算中心机房相比较上述三家稍有差距,上述四家机房都能满足我行
灾备系统设备运行条件,也能满足监管机构对于机房建设标准的要求。并且上述四家公司均能提供场地外包、虚拟主机租赁、基本的设备运维服务。所有服务商均不提供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的运维服务。靖江电信公司机房若能按照较高标准重新装修,也可以考虑做为同城灾备机房。
三、可选择的同城灾备复制技术
灾备系统的关键复制技术,就是将生产中心的数据,完整、完全、及时地复制到灾备中心的复制工具。选择何种复制技术,将决定灾备系统的RPO值。通过与同业金融机构交流和沟通,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技术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基于存储设备的底层复制技术
这是国内金融机构最常见的同城容灾复制技术。由存储厂家提供专用的底层技术及软件,实现生产中心存储设备与灾备中心存储设备的直接镜像,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距离较近时,多采用光纤方式连接,距离较远时采用网络连接时,就只能实现数据异步方式复制。省内其它金融机构,如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同城应用级灾备系统用的就是EMC公司的SRDF存储底层同步复模式。
优点:该复制技术的日常管理极为方便,数据复制稳定,对主机系统的资源没有影响,同城采用光纤时可以做到数据实时同步零丢失,该技术非常成熟并且应用广泛,实施同城灾备使用的效果最好。
缺点: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分别配置两套相同品牌的存储系统,软硬件投资较高,若实施同步模式必须使用光纤连接并距离不能超过
40公里,数据同步对生产端的存储性能有影响。
(二)、基于存储虚拟化的复制技术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为灾备系统建设提供了多种可选的容灾技术。存储虚拟化复制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容灾技术,该技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或专用装置上的软件,对存储设备进行虚拟化进行统一管理及远程复制。
优点:实施成本相对较低,能兼容不同厂家的存储设备。由于对存储实施了虚拟化管理,存储资源池的镜像、扩容、复制等操作管理异常简单。
缺点:需要专用的设备或带复制功能的SAN交换机,对网络要求较高。并且存储虚拟化的厂商和标准较多,该技术更换换代发展迅速。若要实现数据同步复制,就必须使用光纤连接且距离不能超过40公里。
(三)、基于数据库的复制技术
基于数据库的容灾技术主要是指是数据库层面的复制软件,通常采用日志复制功能,依靠本地和远程主机间的日志归档与传递来实现两端的数据一致。该技术与存储类型以及主机服务器平台类型无关,有较好的灵活性。
优点:软件成本较低,部分软件免费。复制数据占用的网络带宽较小,灾备端的数据库随时可用。
缺点:每一个数据库均需要安装一套复制客户端,占用部分生产系统数据库资源,实施和维护成本较高,数据复制日常管理维护非常麻烦,并且有丢失数据的可能。而且只能复制数据库,虚拟化环境和主机操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