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弟子规》复习
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
【原文】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释义: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五)第五章 信
【原文】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释义: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原文】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释义: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原文】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释义: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原文】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释义: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参与其中。
【原文】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释义: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视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原文】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释义: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原文】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9
释义: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原文】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释义: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六)第六章 泛爱众
【原文】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释义: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原文】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释义: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原文】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释义: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原文】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释义: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原文】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释义: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
10
们就不要说出来。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原文】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释义: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原文】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释义: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原文】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释义: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
【原文】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释义: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七)第七章 亲仁
【原文】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释义: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
【原文】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释义: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八)第八章 余力学文
【原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11
释义: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原文】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释义: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
【原文】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释义: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赶紧用功。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原文】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释义: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干扰。
【原文】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释义: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原文】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释义: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