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第二,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的资源配置体系。过去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只能采用点对点的扶持方式,现在转变为点对面(产业层面)的扶持,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在产业联盟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有明确的资源需求,便于政府调配资源;另外,专家委员会针对产业路线图选择需要开发的技术和平台,对于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
第三,引导构建企业间的竞合发展态势。产业联盟改变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同行间由更多的竞争,通过联盟构建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与竞争,形成差异化的发展和上下游之间的强强联合,竞合关系使得合作绩效提高了。
(四)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大产业联盟目前的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指引,还结合了实践经验和具体操作工作,并从中找到了联盟发展的切入点,产业联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大产业联盟已经逐渐成为南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和助推器,使南山各方面的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南山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以前松散的资源配置、企业的联系、信息的沟通,都通过产业联盟联系起来。但联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南山区产业联盟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联盟的运作机制、发展思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联盟规模较小,资源聚集程度有限
目前南山产业联盟成员基本上集中在南山辖区的范围内,区域局限性不利于产业联盟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配置资源,某些产业甚至缺乏关键环节,导致产业联盟无法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资源集聚程度较低,不利于联盟的发展。
2、联盟采用非市场化运作,运行机制有待改善
一是联盟的运作机制问题。联盟应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探索运作模式,提高联盟单位的积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盟自身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联盟主要为政府推动而非市场自发形成,政府起着引导引领和支持作用,形成了运动员和裁判员重合的角色
二是联盟的发展机制。目前联盟虽然成立了,但实际成效仍有待提升,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联盟自身未能形成有效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单纯依靠政府推动是难以发展的。不同产业联盟产业特点不同、共性需求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同。探索每个具体产业联盟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包括联盟内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开发成功的共性技术、专利、标准、平台的共享方式等。另外,随着联盟共性技术项目和共性平台资助的启动,联盟内部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更加重要和紧迫。
3、企业与联盟间有效需求对接不足,凝聚力有待提升
7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产品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各种经营目标如销售收入、净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等都依附于产品之上,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实现基于平台的异步开发模式和重用策略,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技术更新和产品生命周期显著缩短的挑战,产品与技术平台的建设已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现实核心需求;然而联盟初期的创新活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前沿研讨、产学研对接和各种联谊活动、政策解读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切合企业的研发需求,未能为成员提供深层次的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联盟的凝聚力不足。
上述问题使得目前联盟的准公共属性体现还不充分,联盟的运作机制使得联盟发展只能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无法实现联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盟内部无法为成员提供充分的深层次的服务,联盟凝聚力不够,形成了联而不盟的现状。
要进一步发展产业联盟在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迫切需要开放、跨区域、市场化、能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吻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该平台应可有效整合国内外的研发基础条件、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突破联盟因区域限制、成员间的竞合关系、联盟营运模式、各参与主体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实现产业链的有效整合。
8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第二章 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现状
一、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概述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概念
广义上来讲,创新是融合各类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有机过程,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地区创新和国家创新的不同层次,以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不同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差别主要在于:科技创新是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界定的,而技术创新倾向于微观组织,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创新。但无论是哪个层次、哪个领域的创新,都少不了创新资源的使用。创新资源包括了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和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各种创新资源的组合方式和结合效率决定了创新绩效(宁连举、牟焕森,2006)。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人文资源和条件资源(基础设施)等(谭清美,2004)。它是创新经济要素、制度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陈健、何国祥,2005)。
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作用于创新过程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各类服务资源等,它需要面向市场、面向实际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分布领域看: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于科学界、产业界、大学和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互动中,而科技资源则主要作用于科技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各节点协调分配和使用各类技术创新资源的活动(刘永清,2006);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则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出发,来研究宏观体系中的资源配置。
(二)科技创新资源的分类
从资源的性质来看,科技创新资源可分为基础条件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等,其中基础条件包括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实验材料和设施等。
从是否可以实现共享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可共享的资源和不可共享的资源,“知识无国界、技术有其主”。其中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和科技服务是可以共享的,而专业的技术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也是可以共享的,其他企业技术研发是不可以简单地共享的。
9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及其本质特征
科技不断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对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而科技资源的紧缺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单个企业或个体在进行研发创新时,受到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导致研发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并且风险比较大;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行业和企业内部,存在科技资源相对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闲置现象严重,制约了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技术积累。所以,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部分,为促进行业、企业创新水平,体现“准公共性”和“服务性”,对其功能提出一定要求和挑战,包括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降低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共享机制,降低创新成本和研发风险;通过有效的组织安排,促进各个主体合作。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政策调控和法规体系以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建、开放及共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是指多个组织跨越组织边界共享资源要素和能力要素,并应用这些资源协同地对外提供服务。因此,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子过程,一个是资源积聚过程,即如何把各个组织中的资源积聚起来,形成资源池;另一个是资源应用过程,如何应用这些资源,协调一致地对外提供服务。无论是资源积聚还是资源应用,都涉及到多个组织(即子系统)及它们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组织(子系统)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子系统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际上是要使该复杂系统在宏观上表现出一种有序结构。共享服务平台特征主要有共享性、开放性、规模性和企业需求性。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分析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科学系统的平台架构和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互补优势,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已被实证证明不成功的基础创新条件要素的简单共享,转换成产权明晰的研发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共享;
2.将企业的客观研发需求与产品和技术平台的建设、资源整合与协调一致的共享服务有效对接,以分层分级的方式来处理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由此实现打破组织边界、尽可能地减少重复开发、解决需求不对称和抑制联盟内部联而不盟等弊端的有效途径和问题;
3.将政府的资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创新资源以及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市场化机制条件下的平台创新资源有序整合,完成共性技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