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考证热考大学生功利性学习
1、近年来我过的高等教育不断地发展,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不断地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人数不断提高,他们在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年初表示,2012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人数达680万人,12月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在会上说到受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慢,由于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影响往往存在一个滞后的效应,2013年就业形势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当代大学生普遍拥有危机意识,这样使得同学们纷纷去考取一些证书,一使得自己能够在求职时有一定优势,二大学生普遍认为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会增加收入。 2、一些企业明确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证书。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备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而且还认为,所持证书与所学专业背景一致,所持证书与本人实际能力一致时最受欢迎。[1]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企业在 招聘时很难在短的时间内对一个学生实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那么一些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会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正是这点优势使学生们更加疯狂的去考证,但学生却忽视了企业的真正的意图,在学生中普遍认为考证只是为增加就业筹码,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三)、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其原因 1、就社会整体文化坏境而言。
在我国功利性学习源远流长,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大多数人把读书当成追求名利的一种方式,学而优则仕就是功利性学习的生动的写照。而古代的科举考试为功利性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而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的物质文明渗透到我国,大多数人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是不断去学习自然科学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这种功利性学习的氛围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尤其是 当代的大学生,正是这种观点使得学生们纷纷考取一些社会比较热门的证书,以便他们利用这些证书去敲开高薪职位的大门。 2、就学校周围坏境而言。 执业证书辅导机构繁多,这些机构为 了吸引学生参加考证往往大力宣传,利用了各种宣传的方式,例如:小广告,发传单,甚至动员学生去拉同班同学等,他们中也不泛一些夸大其词的,动辄以“挂靠带薪”,年薪几十万,等做出夸大宣传,同时许多机构都打出保过的宣传,为了提高通过率各个机构也使用了各种方法,有的甚至提供考试答案,这样的学院氛围促使学生不断的加入到考证大军中。 (四)、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个人心理活动分析其原因 1、从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
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是紧张繁重的,突然升入大学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轻松的大学生活,顿时感到迷茫,学习没有了主张,每天的生活像是在浪费时间充满了犯罪感,这是在外围坏境的影响下便投入到了考证中来。
5
2、从个人的心理活动来看。 (1)、导致考证的功利性的价值观根源是实用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本是一中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论,它强调以实际的效果作为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准则,强调世界中个别的特殊的东西而忽视整体。3这种价值观和大学生在考证这一方面的功利性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将结果做为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他们普遍认为能够增加自己收入,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去追求的,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长远目标,放弃了自己伟大的理想,仅仅在意一些比较现实的生活方面的问题,更多是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实用主义价值观使得他们在考证方面以是否对个人有明显效果作为考取某种证书的判断标准。市场经济下,人的价值是通过物化的财富来表现的,于是普遍的学生以寻找高收入的工作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正是这种观点使得学生们为了打开高薪职位的大门而去考证。 (2)、大学生在考证这方面的出现功利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就是由坏境要求和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4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学习压力就是指由学习引起的心理负担与紧张,是来自外部坏境或个体的期望。就业压力就是当大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出现的一种紧张,压迫,焦虑的感受,一般情况下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是相互交融的,正是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学生们更加迫切的希望增加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了,所以他们不断的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迫切的希望获得各种证书以便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四、针对大学生这一功利性倾向提出的相关对策 (一)、改革教育体制。
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这些不能阻碍我们改革的步伐,我们要坚定信心,逐步的推动改革的进程。 1、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过去灌输式的教课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标准化一的课题答案。我们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来解决课堂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正确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在考证这方面的功利性学习现象。 2、我们要改变当前的教学评价
我国当前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是,评价功能过分的强调选拔,以笔试做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过分的注重分数,我们要提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仅仅是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以及他们在学习 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34
胡韬.大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心理剖析及大众传媒导引[N].中国报业,2011,G40:0127-02. 胡韬.大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心理剖析及大众传媒导引[N].中国报业,2011,G40:0127-02.
6
变化。以便我们能够提出新的教学方案来促进学生发展。这才是我们教学评价的真正功能。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方法多样化,既有笔试又结合日常行为表现等。只有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才能积极促进学生正确对待学习,避免功利性考证这一现象的出现。 (二)、开拓就业渠道和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 1、我们要拓宽就业渠道,减小学生的就业压力 (1)、为了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就业,学生们应该积极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同时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也应该积极宣传这些政策,以便这些政策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们就业。(2)、建立网络招聘和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更加便捷,轻松的找到相关就业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把握就业机会。3.高校应该长期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就业部门等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为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便利,适时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召开专场校园招聘会,这样就搭起了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了就业困难。减小了在校生的就业压力,这样功利性考证的现象才会减少。
2、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正确引导学生就业 (1)、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应该具有艰困奋斗的精神,具有到基层到农村的思想准备,目前在我国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而广大农村地区却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广大学生应该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基层地区。3发挥自己专业的特长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广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争取到更多就业机会。只有在正确的择业观念的指导下,学生们才会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这样可以结合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所需的职业证书,避免了盲目跟风考证的现象,提高了自己学习劲头,以一种负责任的心态去积极备战职业证书考试。 (三)、营造合理的社会文化环境 1、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来说
我们要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改变几千年的功力性学习,学习型社会提倡的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是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形成全社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气氛,把提高自身素质做为判断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准。全社会只有形成积极的主动地学习氛围,才使能建立学习社会的目标实现。学习不是间断性的,是终生的,我们的一生都要不断的去学习,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提倡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从而减少功利性学习现象。 2、从校园环境来看
校园里的职业证书辅导机构繁杂,辅导门类五花八门,其中不少做虚假广告欺骗学生,有的一些机构甚至引导学生做一些违规行为例如提供考试答案,我们应该对这些辅导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清除一些不法的辅导机构,并对辅导机构的
7
培训过程随时进行评测,保证培训质量,禁止不法广告在校园内宣传,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内考证环境。 (四)、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个人追求的目标以及追求目标方式的基本观点。正确的人生观会引领我们走上积极的人生大道,会使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辉煌的人生业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大学生要追求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质,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积极阳光,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在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他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他对社会的奉献有多少。我们在树立目标时不能单单考虑自身的个人价值,应该更多考虑的社会价值,看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因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个人的社会价值。接着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因为只有国家的集体的利益被维护才有利于个人利益的更好地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要将自身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相结合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我们也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下才能打破自我的小世界,才能心怀社会,心怀责任,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在考证上的功利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森宏.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研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2]张亚宏、陈良启.大学生功利性阅读倾向及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D].福建 泉州:泉州师范学院,2007.
[3]胡韬.大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心理剖析及大众传媒导引[N].中国报业,2011,G40:0127-02. [4]施宏开.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科考证书已超过百种[N].中国教育报,2006. [5]梁慧星.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忧思[N].法制日报,2007.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7]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二版. [9]杨哲.“强化背诵”折射教育的功利性[N].黄石日报,2010年1月18日第二版.
[10]宇飞.我的读书观:沉住气读书才有后劲[N].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4日第五版. [11]廖慧卿、王琼.大学生学习功利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导刊,1998年,第Z2期. [12]胡志宇、代璐.浅谈大学生“考证热”[D].贵州:贵州大学法学院,2010年. [13]雷英英.大学生“考证”调查[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2月.
[14]杨晓.大学生考证的功利化现象剖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5月. [15]夏奕.大学生如何理性面对考证热[J].校园心理,2007年9月.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