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9讲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文明(14—18世纪)学案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中总统对内阁成员行使免职权可知,这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迁移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理解。
析错点: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
(2014·高考全国卷Ⅰ,T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可知,1787年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析错点:主权在民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材料未涉及各州自治的原则;各州平等原则没有在《独立宣言》中说明和提倡。
【答案试解】 B
【预测演练】
1.(命题点:1787年美国宪法的原则)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由此可见,美国宪法( )
A.超越了最初的阶级属性 B.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调和了不同群体的利益 D.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解析:选B。据材料“使用了……‘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可知,1787年宪法的“中性”原则涉及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故B项正确;1787年宪法建立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础上,
B.天赋人权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有着明显的阶级属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性”原则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而不是强调调和不同民众的利益,也不是强调权威性,故C、D两项错误。
2.(命题点: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这一做法( )
A.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 B.表明媒体凌驾于政府之上 C.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膨胀
解析:选D。据材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可知,美国借助媒体监督政府,从而防止政府滥用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受到法律保护,而不是强调政府合理科学决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可知,媒体如果恶意报道仍然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媒体没有凌驾于政府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受到法律保护,而不是强调法律至上的原则,故C项错误。
阶段三 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
一、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1)实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彼特拉克的《歌集》
(4)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的推动;长期受天主教会压榨的德意志因为教皇兜售“赎罪券”而矛盾激化。
(2)实质:披着宗教外衣反对罗马教会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并提出信仰得救、《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主张。
(4)意义: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启蒙运动
(1)兴起:17-18世纪兴起,倡导理性主义,呼唤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2)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人物及观点
①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④康德:“人非工具”;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尊重他人。
(4)意义: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构建蓝图。
二、近代自然科学
1.天文学: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2.物理学
(1)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创制了望远镜等实验科学仪器。
(2)牛顿经典力学: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3.生物学:林耐着重研究群体,主要运用观察和分类法,为进化论的产生打下基础;哈维着重研究个体,为细胞学说的创立开辟道路。
1.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制内阁,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2.启蒙思想、《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之间的关系
(1)联系: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独立宣言》提倡“天
赋人权”、1787年宪法核心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而这些都是启蒙思想。
(2)区别: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都是“原则民主”,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加以赞美;1787年宪法是“程序民主”,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予以认同。具体如下:
①启蒙思想:强调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为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其中一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另一部分阐述了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等。
③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了“分权与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违背了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关于“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3.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①近代科学的序幕——近代天文学革命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在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开始的。文艺复兴中的思想解放直接为打破“地心学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样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即地心体系,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②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物学掀起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观点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这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运动等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真题典例】
1.命题点:文艺复兴及影响
(2019·高考全国卷Ⅱ,T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