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作文:2020届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免费为乡村儿童开设英语课堂,已培养了1000余名学生。叶连平用数十年坚守诠释着“行为世范”的内涵,被授予“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住平房、穿旧衣,他攒下退休金给学生,生活或许有些拮据,但叶老师在精神世界里“过得很充裕”。
2019年9月1日,在第35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中学生“张亮”的名义,给叶连平老师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要求写一封慰问信。从形式看,慰问信属于一种应用文体,有其固定的格式要求,如开头要有称谓语,结尾要有署名(张亮)、日期(2019年9月1日)等。从内容看,应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叶连平老师的事迹,揭示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坚守、奉献、爱心、执着等),表达对他的尊敬、赞美与祝福之情,做到情感真挚,态度诚恳。故考生可以围绕“感谢师恩”“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感恩老师,表达对叶老师的尊敬、赞美、祝福之情。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一篇慰问信,文体属于记叙文。文章在格式上要符合慰问信的要求。在内容上要以中学生张亮的身份,感恩老师,表达对叶老师的尊敬、赞美、祝福之情。可以给文章拟一个有特色的标题,如“榜样”,或“您用生命铸就的爱”。正文部分,通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赞美和祝福之情。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与营养,不但蔬菜常常生着吃,有时连肉馅也生着吃。中国菜讲究刀功,简单的菜刀和砧板,可将原料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等各种形状,并且大小、厚薄、粗细均匀;而进了德国人厨房,简直就是进了厨具展览室,不论果、蔬、肉、骨,撕、拉、绞、削、剁,德国主厨们都有特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中国菜注重经验传承,讲究分寸火候;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理性,恪守“本本主义”,一个德国人多次向中国人取经,学做水饺,每次都拿着笔和本,非得将做水饺所需的面、肉馅、味精、盐、油和菜精确到“克”,否则就没法做……
小小的厨房,不仅让我们品尝美食,体味亲情,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德国民众写一封公开信,内容是“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分析】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材料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句/词: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 分析材料主旨: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面向德国民众写一篇公开信,内容是“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要体现考生的认识与思考。考题分为材料,导语和要求三部分。考题贴近生活,开放性强,考题既有限定性因素,也包含了非常广泛的非限定性因素,有利于考生结合自身生活感受、情感经验挖掘材料内涵,拓展思路,充分表达对“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的认识,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考题围绕中德两国民族展开,但内容层次、思想逻辑有多元化蕴含,贴近考生实际。考生可以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展开探究性思考,有利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考题包含自我反思意识,蕴含对“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的多方面展望。
立意:中德两国之间,既要展现民族风采,又要增进理解包容。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6日下午,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都在克制。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送来一张小纸条…… 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 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内涵和具体指向来立意行文,就事论事,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
从材料的内涵来看,驾驶员王师傅忠于职守,担当起了社会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克制忍让,为自己并不存在的“过错”反复道歉,坚守着职业道德的底线,可以看作是社会正义、职责担当的代表,是大量社会基层人员的缩影,是定向引导——“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中动词“理解温暖”的对象的具体表现,这一点要认识到位。 与此同时,发出“理解温暖”这个动作的人,也应该仔细确认,从材料来看就是那名“中学生”,正好和写作者身份相同,都是学生。同类人有共同的情感体验,有共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一致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这也恰恰是任务指令设置的匠心所在。
所以,明晰材料的内涵,找准材料聚焦的对象,把握住定性引导的方向,是准确审题立意,顺畅构思行文的保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