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崂山风景区
崂山风景区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海上名山第一”崂山,游览观光,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小王。我们的游览路线从太清宫门坊出发,经三官殿参观龙头榆,然后前往神水泉,最后我们前去参观潮音瀑。崂山古称“劳山、牢山、鳌山”位于胶东半岛东南部的黄海之滨,以独特的山海奇观闻名于世,《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崂山山势雄峻,万里海疆卓然独立有“山海奇观”之称;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道教开宗立派大师都与崂山有着不解之缘,因而崂山又有“神仙窟宅,灵异福地”之说。
大家请看我身后的这个太清牌坊,它高8米,宽16米,四柱三门是有白色的花岗岩架构,它是由底座、立柱、额坊和字板四部分组成,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鹤鹿同春,十二生肖以及龙型,其中立柱上的四条龙代表一年四季,额坊正反两面24条龙,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自下而上一共有101条龙象征着崂山太清宫在众多的道家庙宇里是百里挑一的,太清牌坊的阳面有崂山太清宫这五个大字,是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闵志婷道长所提写,牌坊的侧面雕刻有蝙蝠、金钱和寿字,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福禄寿,穿过排放的时候男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依次摸过福禄寿意味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家看,阴面“阆苑盛德”是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刘怀远道长所提写,阆是指空旷,苑指花园,阆苑在古时候是指仙人所居住的地方,阆苑盛德是指品行高尚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太清宫始建于西汉的建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40年,迄今已经有2150多年的历史,我身后的这个雕塑便是太清宫的创始人张廉夫,他因为官不顺,弃官修道,在太清湾畔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又名三官庙,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140多所建筑,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为青石灰瓦、古朴无华,体现了道家轻信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堵门是仪门,它是原来太清宫的正门,中间的这道门是帝王之门,左边的是福门文官所走,右边的是寿门武官所走,阴历的双数走福门,单数走寿门,也可以男左女右根据大家的喜好,从中选择一道门,但是过门槛的时候大家可要注意,男左女右,女士右脚在前,男士左脚在前跨过门槛,也就是跨过了坎坷之意。好,让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对石鼓,是门当,
门板上突起的4块木板叫户对,这两者结成了中国千百年来联姻的一种规矩,就是“门当户对”,进入三官殿的庭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棵耐冬树,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的十一月一直延续到来年的五月,花期长达半年,因盛开时正直隆冬季节,却能迎风怒放,所以被称之为耐冬,那耐冬也是我们青岛市的市花之一,有史料记载,太清宫的耐冬,都是张三丰从附近的长门岩岛上移植而来。各位游客大家看,三官殿门前的这两棵银杏树,他们的树龄是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宋长开国皇帝赵匡胤曾敕封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为他建道场重修太清宫时所栽植,银杏树雌雄一体,只有雌树开花结果,这两株都是雄树,大概是出于全真教不娶妻侍,出家修真的考虑吧!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叫龙头榆又叫唐榆,是唐代道士李哲玄亲手所植,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榆树的叶面上有一层沙质,摸上去比较粗糙所以他的学名又叫“糙叶树”,因其树干盘曲形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树高19米树冠东西25米南北约35米,树荫遮盖面积近一亩多,也是太清宫面积最大的一棵树。树的这一面老龙的脸部惟妙惟肖,青岛当地又有摸摸老龙头,一辈子不发愁的说法。
现在我们来到了三官殿,殿内供奉三官,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也是我们三位祖先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为天官,舜在位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尊为地官、大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理所当然被尊为水官三官殿素来就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
这块平削陡峭的巨石上镌刻的是明万历三十一年太清宫产地的契文,记录了太清宫地界因明万历年间这里发生过道、佛纠纷,于是刻石为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颗是黄杨树又名“小叶黄杨”皋高八米多是南方物种,树龄有七八百年,属于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有句谚语称“鸟中之王是凤凰,树中之王是黄桃”足见黄桃的珍贵。
大家看着这块大石头上刻着“逢仙桥”三个字,为什么叫桥呢?因为我们脚下是一条暗河,所在的位置就是桥上,传说宋代道士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碰到过一个白胡子老人,与之交谈了几句,刚想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见了踪影,半尺厚的积雪里留下了老人的两个脚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事后在此刻石以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三清殿,三清殿是供奉主神“三清”的地方为太清宫三大
殿的主殿,是一座庭院,由正殿偏殿组成,正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居中为玉清为元始天尊,手持圆珠象征洪元,东为上清,是灵宝天尊怀抱如意,象征混元,西为太清,为道德天尊,手持宝扇,象征太初。在三清殿外侧供奉玉灵官,她红脸膛三只眼,三目怒视披甲带盔,手持钢鞭火轮,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纠察神,相较于佛教护法韦陀的地位。
出来之后我们来到的是东西配殿 ,东配殿供奉的是“东华帝君”在神话传说中天上阳神的总督。他姓王名殆,道号“东华子”修道成功后,得天赐号“东华帝君”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神花传说中阴神的总督,居住在昆嵛山的瑶池,民间称她为王母娘娘。道教称他为元始天尊的女儿。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关岳祠,祠内供奉的是关羽和宋代的岳飞,关羽岳飞都是一代豪杰,将他们奉为神,取其‘忠’和‘义’关岳祠又名忠义祠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崂山第一泉‘神水泉’,这三个字据说是宋代刘若拙的亲笔字。‘神水泉’据说有三神。一神是水质清澈甘美,富含矿物质,从池中舀一盆水三天不见沉淀物。二神是大旱三年泉水不枯,大涝三年泉水不溢,水面始终与井口保持一致,三神饮用此泉水有助于治疗胃溃疡等慢性病,有无病健身有病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当地人说来崂山喝一杯泉水,登山数十里不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三皇殿始建于唐代,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供奉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三皇’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三位领袖--------伏羲、神农、轩辕,中间手拿太极图的是天皇伏羲氏,手捻菽的是地黄神农氏,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三皇’殿两侧供奉的是中国十大神医,有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等
大家看正殿的屋檐下有两块碑刻,右边是成吉思汗敕谕丘处机护教圣旨西侧则是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圣旨年代为葵未年,距今已有七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西殿为耿真人祠,也称‘耿祖祠’,殿内供奉的是太清官道人耿义兰,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耿义兰护教,太清宫可能就没有今天,因耿义兰护教有功,道士们为他立祠以祀东殿为救苦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八仙之一吕洞宾和太乙真人
大家看三皇殿这棵古柏树是太清宫开山之祖汉代人张廉夫所栽植,距今已近
有两千多年历史,因植于汉代,所以人们称为‘汉柏’,这课古树历经沧桑是太清宫无言的见证,这棵古柏又从树中长出两个不同类别的树,一株为盐肤树,另一株沿树干而上直达凌霄,形成极为奇特的三木一体的现象,所以这棵树也被称为汉柏凌霄。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方形房基平台便是‘海印寺遗址’,刻有海印寺遗址的石碑,用的是原来修建海印寺时的石材。碑刻上记有‘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碑文。虽是小小台基却见证了佛道之争的公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崂山巨峰,位于崂山中部,是崂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以崂山主峰‘巨峰’命名。这里乱石叠嶂、气势恢宏。置身崂山顶夏季可以领略到‘崂山火球、巨峰旭照、云海奇观’的壮美气势,冬季能观赏到‘银峰晶挂’的万千景象,在崂顶观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山门是巨峰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由崂山花岗岩砌成,上书‘天地淳和’四个大字。《齐记》赞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山门右侧的小亭子名为‘搁云寺’亭联刻有‘云吞白虎虎吞云,雾吐青龙龙吐雾’。站在亭子上远眺,即可看到崂山著名的‘七十二登台’,只见山体岩层呈叶片状横向排列,浑似一堆巨大竹本简经书,有人称之为‘老子藏经处’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巨大的龟形雕塑,就是神龟附图了,它是由303块石头堆砌二程重199吨,这尊雕塑源自中国古老的传说和记载,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有只神龟丛洛水里爬了出来,背上有排列有序的九个自然数,大禹受到了启发,用这九个数字把中华大地划为九个洲,这也是我国最早疆域版图的开始,反映了祖先的聪明与睿智,也显示了文明的博大与深远
‘嘉会’石刻是由中国易经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题写 “嘉会”,还深蕴了历代高僧名道及显宦名人来崂山后,为崂山留下大量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以“含弘广大,品物咸亨”的方式,给崂山带来一些嘉祥的气场,从而庇佑着到此的游人。
自然碑是崂山众多著名的形象山之一,高约40米,宽约10米,崮顶外凸,下方平削,从南向北看,就像一座巨大的石碑,故取名“自然碑”,自然碑的身后有一块青黛色的石头仿佛一位道士在神情专注地坐而论道。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95岁时为崂山题写,笔力苍劲,犹如游龙飞凤。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峰远看山势秀削而且狭薄,形状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所以山峰又被命名为“灵旗峰”
“不游北九水,不算游崂山”北九水以其历山秀水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全长11米,源泉之水从海拔1100多米的高峰顺势而下,如果说崂山是一座“天然雕塑公园”北九水则是这座雕塑公园的‘园中园‘,这里可谓是“五步一换景,十步一登天”步入北九水这幅巨大画廊,如同“人在画中游”。
潮音瀑又名“鱼鳞瀑”分别以水的声音似潮音,流水形似麟而得名,瀑水临空而下,一波三折,瀑水飞泻的声音犹如澎湃的潮水,素有“崂山第一瀑布”之称,它是及“幽、险、奇、绝”为一身的瀑布,右边石壁上“空潭泻春”四个大字是国民元老邵元冲的手记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