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优导学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定稿)(1) - 图文
2016届中考历史学科提优导学案 核心组修改
专题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专题解析】
我国的古代史也是一部以汉民族为主体、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很早我国就有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两汉时期反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也使我国民族关系得到发展,建立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的丝绸之路开通则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但这一时期的战乱与分裂也造成中外交往转入低潮;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与欧亚各国的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的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潮,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使中外的海上交流频繁起来;明清时期在西北、西南地区通过册封、战争、设置机构等方式,使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这一时期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步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伍于世界。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共同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古代民族间交往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 2.概括古代各个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3.分析并理解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共同作用。
【知识整理】
朝代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朝 两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问题探究】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
2016届中考历史学科提优导学案 核心组修改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该王朝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图一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图二反映了元朝的在西藏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这个措施实施的影响是什么?
(4) 依据图三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管辖所采取的措施。
(5)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从民族关系的角度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阅读分析下面的图表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了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
材料四 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关闭了其它对外贸易港口,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岳麓书社 材料五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微货物哉? -----嘉庆帝 请回答:
2
2016届中考历史学科提优导学案 核心组修改
(1)分别写出材料一至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这些史实反映出我国从汉朝到明朝前期对外关系的什么特点?
(2)材料四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依据材料四、五,清朝统治者为何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实行这样的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综上所述,我国在明清统治者的对外政策较之隋唐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检测反馈】
1.汉武帝时,大败匈奴的两位名将是 ( ) ①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固 ④窦宪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汉朝派使臣从长安出使大秦,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 ①今新疆境内 ② 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3.唐朝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最远可到达(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5.如果班内排演课本剧《戚继光》,下列台词最符合他的一句是( ) 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6.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 B.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7.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分别是( ) A.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B.顺治帝和康熙帝 C.康熙帝和乾隆帝 D.嘉庆帝和道光帝 8.下列不属于巩固清朝西北边疆的历史事件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设置伊犁将军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
9.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
3
2016届中考历史学科提优导学案 核心组修改
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 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 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10.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②是指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③阻碍了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三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中国通史》(白寿彝著) 请回答: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的三幅图共同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指的是哪个机构?写出当时我国举世闻名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
(4)根据材料四回答:明朝最著名的抗倭英雄是谁?是什么政策的实行,导致出现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现象的?
4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这是在什么基础上完成的?什么宗教通过这个途径传入我国?
2016届中考历史学科提优导学案 核心组修改
专题《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导学案答案
【知识整理】
民族关系:
秦朝: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南越: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汉朝:匈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西域:张骞通西域 魏晋南北朝: 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朝: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两宋:并立的政权:辽宋夏金元 元朝:设置机构: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新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台湾:设台湾府 对外关系:
西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唐朝: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 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 宋朝:设立市舶司
明朝: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
清朝:清朝初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问题探究】
1. (1)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2)西域都护的设置;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
(3)机构:宣政院。 影响: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4)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5)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2. (1)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材料二:鉴真东渡;材料三:郑和下西洋 特点:材料一至材料三的事件都是我国主动对外交流的史实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清政府受到境外势力的威胁;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和外国进行交流。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
影响:一方面对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另一方面,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的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3)变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
【检测反馈】
一、 选择题 DBAAD CBAAB 二、 非选择题
(1) 史实:西汉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基础:张骞出使西域; 宗教:佛教传入 (2)图一:鉴真东渡; 图二:玄奘西游
对外政策: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机构:市舶司; 港口:广州、泉州 (4)抗倭英雄:戚继光; 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