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高三生物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 精品

最新-高三生物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 精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9:07:35

高三生物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题2分,共计5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夜光虫遇海水波动刺激或其他刺激都会发光,这一现象的概念和对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别是

A.新陈代谢和遗传 B.遗传和适应性 C.应激性和遗传性 D.应激性和适应性

2.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三种物质中各自所特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A.Cu、Mg、I B.I、Fe、Mg C.Ca、Mg、Fe D.Fe、Mg、I

3.人的心肌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A.C、水 B.O、水 C.C、蛋白质 D.O、蛋白质

4.牛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5.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6.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 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受密度制约

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 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的负作用

7.嘌呤代谢异常的人会加重痛风病,痛风病患者或有痛风病家族史的人,不宜外源性补充富含下列哪类物质的食物或相关产品

A.鸡蛋清 B.花生油 C.白糖 D.猪肝

8.经常松土,可使土壤中氨态氮(NH3)和硝态氮(NO3)的比值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无规律

9.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砖红色,因此,他作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1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11.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12.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赛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右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A.①为磷脂双分子层,为受体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③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②和③可构成气味受体

D.④为蛋白质分子,其特异性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 13.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 D.③②⑤④

14.下列过程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气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15.对动物细胞中的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它含有A、T、C、G、U五种含氮碱基,主要由该细胞器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CO2+H2O→(CH2O)+O2 B.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C.C6H12O6→2C3H6O3+能量 D.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16.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的糖类物质分别是

A.核糖、葡萄糖、糖元 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 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 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

17.下列一定不含有核糖参与组成的结构或物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质粒 D.酶

18.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DNA复制 B.转录和翻译 C.着丝点分裂 D.ATP合成和分解

19.下图A、B、C、D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2n)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内的数量变化。则a、b、c、d分别是

A.细胞个数、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 B.细胞个数、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 C.细胞个数、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 D.细胞个数、染色单体、DNA分子、染色体

20.在果蝇细胞中,由G、C、U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2个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则X、Y、Z分别是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 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 C.6;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 D.3;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

21.正常雄性果蝇的某一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 A.4种 B.5种 C.8种 D.16种

22.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B.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

D.癌细胞是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的恶性增殖细胞

?②????③→④,叙述错误的是 2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示意图为①???A.将①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成③时,再植上人造种皮即可获得人造种子

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培养基中需要添加C、N、P、K等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

D.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诱导②生根生芽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4. 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碳源与氮源为3: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代谢产物积累多 B.由于微生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很大,所以其代谢异常旺盛

C.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两种方式 D.连续培养有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5.图为面包霉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若在发酵工程中利用面包霉来大量合成氨基酸A,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 B.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发酵

C.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②的菌种

D.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26.下面是一种培养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蛋白胨10g,乳糖5g,蔗糖5g,K2HPO42g,伊红0.4g,美兰0.185g,琼脂10g,蒸馏水1000mL,下列有关这种培养基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合成培养基 B.这是一种选择培养基,含三类营养要素 C.这种培养基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 D.这种培养基可以用来选择圆褐固氮菌

二、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合理的是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28.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的3张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该动物体的某器官中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三图所表示的细胞分裂状态 B.乙图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C.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 D.甲图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29.下列哪些细胞可能与下图左边所示的精细胞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

30.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C4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可见的结构有

A.叶绿体 B.大液泡 C.染色体 D.线粒体

31.下列细胞或生物的结构中,含多糖类物质的有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B.结核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流感病毒 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产物的形成均与pH有关 B.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C.谷氨酸棒状杆菌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才能得到谷氨酸 D.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均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共80分。

33.(6分)以下的模式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体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分析后运用生物学术语准确回答:

⑴图中①过程表示 ▲ ,其生物学意义是 ▲ 。

⑵图中②过程表示 ▲ ,发生此过程的根本原因是 ▲ 。 ⑶图中⑤表示 ▲ ,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原因是 ▲ 。

34.(6分)某蛋白质分子是由657个氨基酸分子,四条多肽链组成的,请回答:

⑴(2分)写出1个天门冬氨酸和1个赖氨酸脱水缩合的反应式 ▲ (结构式见下面)。

⑵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 ▲ 个和游离的羧基 ▲ 个。 ⑶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

⑷假设该蛋白质分子其中一条多肽链为178肽,其分子式为CxHYNZOwS(Z>178,W>179),并且是由上述五种氨基酸组成的,那么将该178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 ▲ 个赖氨酸。

35.(9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题2分,共计5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夜光虫遇海水波动刺激或其他刺激都会发光,这一现象的概念和对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别是 A.新陈代谢和遗传 B.遗传和适应性 C.应激性和遗传性 D.应激性和适应性 2.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三种物质中各自所特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A.Cu、Mg、I B.I、Fe、Mg C.Ca、Mg、Fe D.Fe、Mg、I 3.人的心肌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A.C、水 B.O、水 C.C、蛋白质 D.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