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大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画线词语中的别字。( 4 分) (1)蝉蜕( ) .(3)味同嚼腊 ( )
(2)随机应( )变 .(4)美不盛收 ( )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
,
;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
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1分)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2分)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1分) 4.默写填空。(12分)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
/
,
。(诸葛亮《出师表》)
,
。(白居易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刘长卿《送灵澈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上人》)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
。
(6)守住心中风景,尽享世间美好。在喧嚣闹市,陶渊明守住那份淡泊,享受“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在茫茫边塞,王维守住那份超然,享受“
”的壮美。(用《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回答)
,
5.名著阅读。(6 分)
(1)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
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中概括出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4 分) (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2 分)
《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
,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乃入见 .(2)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二)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
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田饶谓鲁哀公曰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谓为信然(《隆中对》)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B.守夜不失时,信也 .C.吾书子之言 .
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三)入山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注】①陀:不平坦。
13.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7题。(12分)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
的想法。(2分)
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着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4分) 15.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6.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7.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