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6课启蒙运动
第6课 启蒙运动
内容主旨: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以充满睿智的思想武器、理想追求和政治构想推动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启蒙运动兴起背景及影响。能从背景、思想主张及历史影响等综合知识去感知17—18世纪西欧思想界发生的重大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要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去了解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想,从文献资料中去了解人物的思想主张,从以上两个方面去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据此分析其思想主张对当时社会的现实历史影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献选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即便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也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社会秩序的约束。
通过对启蒙思想家生活时代背景的分析,认识到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缘才有果。
通过对狄德罗和伏尔泰事迹的介绍,汲取思想家们为赢得人的尊严而进行的斗争精神和对社会问题积极思考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难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
导入:你所知道的启蒙思想家,谁能介绍一下你所知的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讲述,书写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活动2启蒙思想的共同点和差异。
1.阅读教科书及材料,归纳思想主张。 出示材料: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定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卢梭《社会契约论》
(1)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卢梭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他们的主张中有哪些是相同的?不同的又是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思想主张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落实教学重点,从各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中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而理解这些基本思想主张之间的关系。)
活动3 为什么法国启蒙思想家都会强烈反对君主专制? 1.出示材料,学生思考讨论。
参阅地图册P12《启蒙运动》形势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进而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从四位思想家的生平经历中捕捉时代特征和共同经历,从而认识到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使他们产生了共同的思想主张,并落实态度价值观目标。)
2.出示以下材料,印证法国启蒙思想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启蒙运动,其最初的种子,是由英国人播下的。约翰·洛克(1632—1704)在名著《政府论》里写道:“人类天生是自由的、平等的和独立的。人人都享有这些由上天赋予的、不可让与和不可侵犯的人权。”
1727年3月,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放葬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出殡的那一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官员。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说:“走进威斯特斯敏斯教堂,人们所儋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伟大人物而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干的尊敬。”——《伏尔泰传》
过渡: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振聋发聩,但必然受到当局的特别关注和迫害。 活动4 导入启蒙思想家的艰难和刚毅。
讲述狄德罗编写《百科全书》的故事和伏尔泰的故居。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1745年,巴黎出版商普鲁东准备翻译英国出版的《科技百科全书》,但发现该书已经落后于形势。遂邀请狄德罗和数学家达兰贝尔主持编著。参加编写者多达140多人,几乎包括各个知识领域所有的杰出人物。编撰期间,曾两次遭到当局勒令中辍,有人甚至被关进监狱,有人被迫流亡海外,达兰贝尔也因早恐吓而宣布辞职。当时检察官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法国政府一度把《百科全书》称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 伏尔泰的故居。
(设计意图:历史细节的叙述,落实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5讲授启蒙思想家眼中的“自由”与“平等”。
参阅教科书中“文献选读”,“人生而自由”,但为什么说“他从此处处背负着锁链”?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即便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也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社会秩序的约束,落实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问:何为启蒙思想?
通过以上的学习,请你为启蒙运动下一个简洁的定义。
教科书P23“知识链接”与康德的材料:
“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所以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箴言应该是:“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落实巩固教学重点。) 活动6课堂小结:
出示油画《伏尔泰胜利的寓言》。
《伏尔泰胜利的寓言》,这是一幅伏尔泰为自己盘点一生的画作。1770年,伏尔泰请来画家,并将心中意图一一讲于对方。画家按老人的授意创作完成了这幅伏尔泰最为满意的油画作品之一。整幅画作气势恢宏,以浪漫主义笔调演绎了伏尔泰“光辉得意”的一生。 画中乌云涌动的背景象征着那个封建专制的黑暗时代。 伏尔泰站立在中央,聆听女神前来传递荣誉的喜讯。
女神身后,是腓特烈二世、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几位与伏尔泰交好的帝王。伏尔泰隐居小镇后,仍与众多欧洲帝王保持通信联系。伏尔泰显然将这段与帝王的交往视为自己毕生的荣耀。伏尔泰一生不断领取皇家的俸禄和赏赐,但他没有选择与封建专制同流合污。他没有屈膝于专制帝王,对封建专制的鞭挞从未停止。他用自己的学识与才智征服帝王贵族,皇家贵族以结识他为荣,这是他独一无二的机智和才华。
女神下方,一名天使右手执笔,左手擒住躺倒在地上一名全身赤红、满头蓝发、手持利器的恶魔,喻示着理性智慧、自由平等和博爱宽容战胜了愚昧偏见、狂热残暴和偏执极端。画中这一情节是伏尔泰一生用笔教化人类,向愚昧宣战的最好注脚。
画作右上方,一群小天使正托扶着伏尔泰的塑像,朝罗马万神庙样子的建筑行进。天使飞翔在空中,吹响胜利的号角。
画作右下方是一群与伏尔泰势不两立的敌人,正在遭受魔鬼的鞭笞与折磨。
画作左下角是卡拉斯和拉巴尔(CALAS AND LA BARRE)两个家庭的成员,正在向恩人伏尔泰表达感激之情。这一情节记录的是伏尔泰保护受宗教迫害的弱势群体、控诉宗教压迫和司法黑暗的历史功绩。
从故居的历史中走出,我想起了雨果的那段话:“伏尔泰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的极点和大革命黎明时期……他的摇篮可以看作是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缕宝光,他的灵柩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
(设计意图:由伏尔泰的寓言和雨果的话点出启蒙运动的影响,为以后法国革命的教学作铺垫。)
导学案《第六课 启蒙运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