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张志勇在全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
长的不同特点,研究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不同资源,在此基础上创新城市和农村家长委员会内容和形式。
6.创新不同学段家长委员会工作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不同,家长对学生关注的切入点也不同。因此,小学、初中、高中家长委员会要各自突出特点,办出特色,增强家长委员会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七、家长委员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联结的纽带 1.让每位家长走进学校
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看客,家长是学校教育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家长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建设力量。家长委员会在联结组织家长走进学校方面,它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化的载体。
2.让学校教育回归家庭
学校教育要回归家庭,家长委员会是让学校教育回归家庭的组织化的载体。在学校这种教育形式产生以前,人类社会长辈对后辈的教育是跟着父母、长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学校这种教育方式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逐步从家庭里面分离出来。学校教育从家庭分离出来之后,在提高教育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育日益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各种弊端。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也出现了让学校教育回归家庭的呼声,以至于“非学校教育运动”成为一种思潮。让学校教育回归家庭,就是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克服学校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弊端。家长委员会通过组织开展家校同步教育活动、亲子教育活动,既是改变学校教育时空,也是改变每个家庭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样式,改变每个家长的生存方式、生活内容和生存样式。
3.让学校教育回归社会
不能把学校跟社会切割开,要发起一场学校教育回归社会运动。学校教育要走进社会,开展学校与社区同步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与学校同步进步,进而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教育、文明传播中心,让社区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丰厚土壤。
八、家长委员会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让每个家长都组织化地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释放所有家长对教育的爱,对教育的关注,对教育的支持。由此,我们看到的将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撬动的,不仅是学校教育样式的变革,更是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1.家长委员会唤醒的是全社会的公民意识
国人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家长通过参加家长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从关爱自己的孩子到关爱学校的教育,唤醒的是每位公民的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是最可贵的公民意识。
2.家长委员会唤醒的是全社会的民主精神
家长们参与家长委员会的选举,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行使,本身就是在进行公民教育,就是在进行民主教育,这无疑是在培育和唤醒家长的民主精神,是实实在在的公民教育课程。
3.家长委员会唤醒的是全社会的志愿者精神
一个学生联结着一个家庭,一个家长参加了家长委员会,从他担当起自己的角色开始,他就在履行一种无报酬的、志愿者的角色。我相信,中国人的志愿者精神会从这里得到普遍的唤醒。
九、保障家长委员会建设顺利进行
省教育厅会把家长委员会作为重要工作抓在手里,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希望各地:一是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首要的是要调度一下是否所有学校今年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还有多少学校没有建立起来。二是要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制度建设。三是要建设好家长委员会发挥功能的各种平台,这是教育行政部门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四是要培育典型,推广经验。五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表彰奖励优秀家长委员会、会长、主任,倡导一种奉献精神。六是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聘请优秀家长委员会的会长担任兼职督学、担任教育督导员、担任教育监督员。
同志们,深入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是一项事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家长这支力量通过家长委员会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让家长们广泛地参与到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来,就会推动教育事业加快改革和发展,就会树立起教育在全社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不懈努力下,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谢谢大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