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同步检
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荷花(观张大千氏画)
郑 敏
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会凋零 的杯,盛满了开花的快乐才立 在那里像耸直的山峰 载着人们忘言的永恒
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叶 在纯净的心里保藏了期望 才穿过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 拒绝也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 但,什么才是那真正的主题 在这一场痛苦的演奏里?这弯着的 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
你们的根里,不是说风的催打 雨的痕迹,却因为它从创造者的 手里承受了更多的生,这严肃的负担。
1
阅读课文《金黄的稻束》,回答1~2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
2
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一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解析: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
答案:D
2.“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也是收获的象征、母亲的象征。诗人将收获与创造丰收的劳动者联系起来,突出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形象,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阅读课文《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第3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兀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3.作者在这段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情感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节作者选取的是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
3
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这些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
三、阅读课文《边界望乡》的节选部分,回答第4题。
……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4.试分析上面诗句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纷乱,不绝如缕,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真实而细腻的情感体验。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