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实验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1:20:49

实验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孚尔根反应(Feulgen Reaction)

一、实 验 目 的

1. 熟悉并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 2. 掌握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

二、实 验 原 理

Feulgen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为学者Feulgen和Rossenbeck于1924年发明,简称为Feulgen法。因对DNA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故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自Feulgen反应法问世以来,其作用机制也久经研究和讨论,目前认为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也就是说,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其反应机制如下所示。 2HCl+Na2S2O5→2NaCl+SO2+H2SO3

三、实 验 用 品 (一)、器材:显微镜、水浴锅、烧杯、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二)、材料:小麦根尖。 (三)、试剂: 1. schiff氏试剂:

将0.5g碱性品红置入三角烧瓶内沸腾的蒸馏水中,时时摇动玻璃瓶,煮沸5min使之充分溶解,冷却至50℃时过滤,加入10ml 1mol/L HCl,冷至25℃时,加入0.5g偏重亚硫酸钠(Na2S2O3)无水亚硫酸钠(NaHSO3),在室温冷暗处至少放置24h(有时需2~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密封瓶口,藏于暗处,最好保存于4℃冰箱中(可保存数月或更长时间)。在使用前加入0.5g活性碳,摇1min, 用粗滤纸过滤,滤液应为无色;若液体颜色变为粉红色,便不能再用。

2. 亚硫酸水(漂洗液) 用200ml普通自来水(不要用蒸馏水, 以免引起误差)、10ml 10%的偏重亚硫酸钠水溶液和10ml 1mol/L HCl,三者在使用前混合,现用现配。

3. 1mol/L HCl(水解用) 取82.5ml比重为1.19的盐酸加蒸馏水1000ml即成(应将盐酸缓缓加入水中)。 4. Carnoy固定液:甲醇3份,冰醋酸1份。

四、实 验 方 法

将小麦种子置于28℃发芽,待根长到1-2cm后取出,冰水处理24h ↓

将根尖投入Carnoy液中固定24h,转入70%酒精保存(固定) ↓

用水浸洗2次,每次3min ↓

将根尖投入加有预热至58-60℃的1mol/L HCl的小烧杯中,水解10-15分钟(水解) ↓

弃去HCl,用水浸洗2次,每次3min ↓

吸去水分,加入Schiff试剂,染色20-30min (染色) ↓

弃去Schiff试剂,用漂洗液换洗2-3次(漂洗) ↓

取出根尖,仅切取3-5mm左右长度的根尖部分放于载片上,滴加醋酸溶液,压片

轻敲盖片,使根尖充分压开分散,镜检观察

五、作 业

1. 选取视野中一至两个正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绘图表示Feulgen反应的染色结果,并标明是处于哪个时期。 2. 分析本实验的观察效果如何,如效果尚有待提高,请分析造成染色体标本制做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思 考 题

1. Feulgen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答: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2. 在稀盐酸水解后,为什么要用亚硫酸水进行洗片? 答:亚硫酸可与碱性品红反应生成品红亚硫酸,从而可以将用schiff剂染色时所残留的碱性品红反应掉,以洗去多余的非特异性色素及扩散的染料。

在显微镜下,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胞浆完全不着色。对于分散好的染色体, 其间相互散开, 短臂收缩适中, 二条姐妹染色单体大致平行分离, 着丝粒清晰可见。

1. 通过对自己制做的染色体标本观察,总结小麦根尖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 对于分散好的染色体,可进行染色体计数。

Feulgen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对照切片的制做

进行Feulgen反应时, 一般要做一对照切片以便验证反应结果。对照切片应不经水解直接放在schiff剂内,且应为负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照切片在schiff试剂中最多不要超过1 h (0.5 h即可),时间过长,试剂本身的酸性也会使DNA水解,从而出现假的正反应。 2. 固定剂的选择 以前很多人认为,选用的固定剂不应含有醛基或含有氧化剂。后来发现含醛基或氧化剂的固定剂对反应的专一性并没有影响。实践证明,一切好的组织学固定剂均适用于Feulgen反应。如Bhampy固定剂、Helly固定剂、Flemming固定剂、OsO4固定剂、Carnoy固定剂、zenker固定剂和Bouin-Aller固定剂。 但在上述固定剂中,以OsO4和Carnoy效果较好,OsO4(1%或0.5%)是Feulgen反应的理想固定剂,只是因OsO4价钱较贵,故一般多采用Carnoy固定液。在Feulgen反应中,不能单独使用Bouin定液,因为它是Feulgen反应的最坏固定剂,但经Aller改进后的Bouin-Aller固定液效果却较好。 3. 水解时间

Feulgen反应通常用稀酸进行水解,但水解的时间一定要适当。如水解时间不够, 反应就会变弱;如水解时间过长。或水解地过于剧烈,则脱氧核糖也易掉下来,反应也会减弱。适当的水解时间一般为8~12min。但是水解时间长短也要视标本的类型(如厚薄等)、固定剂的性质以及酸的浓度而定。 4. Schiff试剂的作用

Feulgen反应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schiff试剂的质量。有一大类试剂均称为碱性品红,它们实际上是由几种产品分别组成的。因此只能选用注明“DNA染色反应用”的碱性品红才行。此外,Schiff试剂的配制方法也可影响DNA的染色反应。

搜索更多关于: 实验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实验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孚尔根反应(Feulgen Reaction) 一、实 验 目 的 1. 熟悉并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 2. 掌握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 二、实 验 原 理 Feulgen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为学者Feulgen和Rossenbeck于1924年发明,简称为Feulgen法。因对DNA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故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自Feulgen反应法问世以来,其作用机制也久经研究和讨论,目前认为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