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23:51:04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

两首》关雎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明确诗的大意,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情感。

3、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诗。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两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毕竟是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对《诗经》的表达方式还不习惯,四言诗的朗诵还生疏,再加上作为爱情诗来讲,增加了一些难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细腻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课前导入:同学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对哪个人或那句话印象比较深刻?

中国诗词大会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冠军武亦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满足了所有人对古代才女的想象。说到诗词,不得不提诗词的源头《诗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

二、检查预习,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 / 6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作者都是谁?(《诗经》最早并不是一本书,它是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唱的歌,然后被记录下来称为诗。《诗经》产生于民间,不知道它的创作者是谁。据说是孔子编辑整理的。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篇,距今约3000年的历史。)《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诗里面的情感对人有很大的教化作用,被奉为经典。成为学校的教科书《五经》之一。

3. 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 学生介绍:风,又叫“国风”,160篇。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古代专门有采诗官,这个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他的工作是每天到民间去,听百姓们在唱什么,然后记录下来给皇帝听,皇帝听了以后就知道民风如何。“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雅:105篇。宫廷乐歌; “雅”多是贵族作品,大雅是诸侯朝会时所奏的音乐。小雅是知识分子宴会时所奏音乐。今天还讲登大雅之堂。如果风是卡拉ok,雅就是艺术歌曲。 “颂”40篇,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颂就像国歌,在国家大典时唱。

雅,颂都无法超过风,风是真正的民风,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情感与力量。

4.《诗经》第一篇叫什么?《关雎》诗经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 三、朗读,读通诗

1.老师范读(音乐伴奏) 2.自读,读准字音。 点读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 / 6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再读,读准节奏。我们学习诗歌,读准音是第一步,还要读出停顿和节奏。《关雎》是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全班齐读。

4.这首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师:《木兰诗》学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不闻爷娘唤女声……”这是什么手法?用两个字说,这种手法叫复沓。用四个字说,这叫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句数相等,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分成三部分翻译:追慕之心 相思之苦 梦幻之乐

5.译读,读懂意。小组合作翻译,找代表发言。译诗也好,原诗也罢,都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也许,原诗的韵味更浓厚些,让我们来跟着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

四、析读,读出手法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君子对淑女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这首诗叙事思路很清楚。先是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然后,“琴瑟友之”;终于,“钟鼓乐之”。这首诗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现代汉语里叫“记叙”。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直陈其事。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比兴”的手法。)比就是比喻。在这首诗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说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边鸣叫,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的和谐、忠贞。它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引出下文。这就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 6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是“兴”。请你找出文中其他用到兴的句子。

五、悟读,读出味

《诗经》据说原本流传下来的诗有好几千首,孔子选了最好的305首。在这305首中,孔子又把最好的一首放在最前面,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关雎》,孔子为什么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了首位?他有什么用意吗? 我们试着从这三点揣摩:第一,这首诗里的主人公是谁?君子和淑女。孔子想告诉世人,男子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诗中淑女有什么特质?劳动中的女子,文静美好,勤劳善良(美在内外兼修)

第二,从哪看出这位男子就是君子呢?追求方式上,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琴和瑟是两种乐器,把男女爱人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琴瑟,指家庭生活讲究和谐,夫妻间应该像琴瑟和鸣一样相敬如宾。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钟鼓可不是一般百姓可以触及到的,只有殿堂之上才可以有钟鼓的演奏。钟鼓演奏也不是像今天这样开音乐会一样简单,那是一定要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可以演奏的。很多人认为文中的钟鼓乐之,是男子幻想的欢快热闹的结婚场面。

在这首诗中君子的感情,发乎情止乎礼,合乎礼法规范。只限相思难寐,弹琴、敲钟打鼓,是为有之与乐之。没有其他亲昵的动作和语言。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明确诗的大意,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情感。 3、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诗。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两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毕竟是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对《诗经》的表达方式还不习惯,四言诗的朗诵还生疏,再加上作为爱情诗来讲,增加了一些难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