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学年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
20. 《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4分)
20.(1)个人品性和志趣方面(1分):“立操清修,不染流俗”“志尚隐遁”(1分);(2)多次推辞任命的表现(1分):“固辞归家”“辞疾不行”“守死不回”“旭固辞以疾”“并不就”“旭称疾笃”等(1分)。 评分量表:
4分 能从两个角度分析,且举例充分(至少两例) 能从两个角度分析,某个角度举例不充分(只3分 举一例) 没有分析,只举例,但举例能涵盖两个角度且2分 充分 能从一个角度分析,举例充分(至少两例) 没有分析,只是罗列内容,且角度单一,或举例1分 有错误 能从一个角度分析,但没有结合具体内容或举 语文 第25页 (共32页)
例错误 0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梅谱》序 (明)王思任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 ?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
语文 第26页 (共32页)
①
罗列与“隐逸”无关的事例
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
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其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
语文 第27页 (共32页)
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刘雪湖曾经对人说:”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
语文 第28页 (共3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