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
乌海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学案设计(必修二)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
农业生产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 2.掌握农业的特点
3.熟悉农业的投入—产出要素 4.掌握农业的基本分类方法 【重点难点】 1.农业的特点 2.农业的分类 【课堂导学】
一.农业的基本知识 (一)农业的概念
【活动探究】阅读关于农业起源的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300万年以前,而农耕的历史大约只有1万年。在出现农耕以前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的祖先依赖采集和渔猎为生。在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学会了用人工的方法改善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或者模仿自然的生长过程以增加采集物的数量。以后又进一步学会了人工驯化野生动植物并加以饲养和种植,从而逐渐掌握了畜牧和农耕技术,原始农业因而产生、发展。世界农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表:
问题1:什么是农业?
问题2: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你知道什么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吗?
(二)农业的特点
【活动探究】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生产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 (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3)“南蔗北甜、东林西草” (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5)“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1)(2)(3)反映了农业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农业具有该特点?
第 1 页 共 3 页
乌海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学案设计(必修二)
问题2:上述材料中的(4)(5)(6)反映了农业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农业具有该特点?
问题3:我们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三)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掌握农业的投入与产出要素 1.农业的投入要素
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投入,主要有四大因素:即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1)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因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就是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和地形,它们和动植物本身(植物种子),构成了农业生产必要的投入要素。 (2)在此投入的基础上,要经过劳动者劳动(即劳动力投入),即可进行农业生产,获得产出。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不断增加,如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最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的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达到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这已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也已占到30%以上。 2.农业的产出
农业的产出主要指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供人们食用的,如粮食、肉、奶、蛋、水果、蔬菜等;一类是用作工业生产的原料,如棉花、橡胶、皮、毛等。
(过渡)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农业具有了地域性的特点,所以农业生产的对象、投入的因素和产品的用途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 (四)农业的分类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
通常情况下,依据农业生产对象的不同,将农业分为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个部门。世界主要地
第 2 页 共 3 页
乌海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学案设计(必修二)
域类型,基本上分属种植业和畜牧业,有些情况下,一些人们既经营种植业,又经营畜牧业或渔业,这样的农业称为混合农业,如,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农业生产是以农作物为主的种植业,而西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在我们城市周围的农村,则有不少的混合农业:一些人们在经营旱作种植业的同时,还饲养着猪、鸡、羊、兔等。 2.按投入多少分类
根据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的多少,将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农业称为密集农业,也叫集约农业。依据投入种类的多少,还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 资金密集型农业等。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如:我国中西部山区的农业生产(包括西部牧区的畜牧业生产),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水分、热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水平落后,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属于粗放农业。我们城市周围的山地,由于地形不便,缺少水源,生产资料和农业技术投入较少,产量较低,也属于粗放农业。在我国南方水田区,劳动力丰富,水源广布,热量充足,依靠传统精耕细作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
根据产品的用途(自给或商品),将农业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自给农业是指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自给农业一般分布在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产量少的发达国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农业产品如果是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这样的农业称为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商品农业一般进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这有利于机械化的操作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总之,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对于农业的划分以及各类型的命名,我们只是按照传统习惯而定,对于同一个农业地域类型来说,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可以把它归属到不同的农业类型。但就一个地域来说,它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特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和它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不开的。
第 3 页 共 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