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导学案]
9.2溶解度(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能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预习】
一种溶质溶解在溶剂里受温度、溶剂的量的影响。如何定量地描述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就需要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要求必须是在 、 、 才可以。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二:固体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阅读】课本P36第二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 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单位 。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 g,溶剂质量 g, 溶液质量 g,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 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知识拓展】
1.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的溶解度(用S表示),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
2.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 (用S表示)。同时得到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有 、 。
练习:在一定温度下,mg水中溶解某物质n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此温度下该物质溶解度为 g。
二、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阅读】课本P36 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
通常把 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 有关。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具体数字表示。 在数轴上表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温度 20℃):
练习: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3g,该物质属于 物质。
在20℃时,3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某物质,该物质属于 物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40.2.~4. P41.9
1.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涵义是: 。
2.在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5.5g。此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 g,溶剂质量 g, 溶液质量 g,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溶解2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g
B.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C.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
4.在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其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溶质的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溶质=11:1 B.溶液:溶剂=11:10 C.溶剂:溶质=11:1 D.溶质:溶剂=1:9
5.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21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21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6.在20℃时,硫酸钙的溶解度为0.225g,则该物质属于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7.60℃时,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12.5克,蒸干得到2.5克固体,则60℃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 ) A.25克 B.20克 C.20 D.25 8.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60℃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A. 120g B. 110g C. 105g D. 100g
9.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g、9g、36g、 18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果将A、B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在50g水中最多 能溶解该溶质 g。
10.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 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中考直通车】
11.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35 20 34 30 33 40 32 50 31 60 30 70 29 80 28 90 27 溶解废/g 36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 (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13.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
“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
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作用。
(3)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
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拓展延伸】
14.20℃时,在w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ng水,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A.100(w-n)/ng B.100(w-n)/(w-n)g C.100(w-n)/wg D.100(n-w)/ng 【作业布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