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思想文化》专题

《佛学思想文化》专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3:08:36

分频繁,很多外国宗教在隋唐之际传入中国并有所发展,如从波斯传来了祆教(拜火教)、摩尼教以及基督教的一个教派——景教。而汉代传入中土的佛教,则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不但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宗派,而且基本上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本土化,形成了别具一格、影响深远的禅宗。佛教在唐代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与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推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唐代诸帝对佛教的推动:

李唐一代中国佛教进入了鼎盛发展的时期,这与唐王室的支持分不开。唐代诸位皇帝中,除了唐武宗一度废佛外,其他几乎都信佛教,特别是唐代几个活动的迎佛骨活动,把当时的崇佛活动再次推向高潮。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虽短,但他重视对佛教的整顿和利用。唐太宗任秦王时,为平定王世充,曾借助少林寺的力量,即位不久,下令在当年各地战阵处为那些为国牺牲者修建寺庙,以超度他们的灵魂。他还先后两次下诏,要全国各地普度僧尼,并准许以往还俗、私度者出家。于是海内佛寺增加 3716 处,共度僧尼 18000 余人。唐太宗还支持和关心佛教的翻译,玄奘西行归国后,太宗亲自召见,进行了长谈,玄奘译出佛经后,太宗又为之作《大唐三藏圣教序》,以申护持佛教之意。 武则天为了执掌朝政而谋求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来自佛教方面的支持,所以她在位时朝廷特别重视佛法。佛

9

教部分僧侣亦为武氏登基大造舆论,不遗余力。唐玄宗信奉道教,一度对佛教僧尼管制较严,多次下令裁汰、检括僧尼。但不久,善无畏、金刚智来华,与不空三藏同称“开元三大士”,传入密教,得到玄宗信任。天宝五年(746 年)玄宗将不空请进宫举行“灌顶”仪式。于是密教有了发展。

二、唐代帝王七迎佛骨:

佛骨又称佛舍利,是佛教鼻祖、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留下的遗骨。据说,中国法门寺辗转得其一指骨,唐朝时,法门寺即因此被定为皇家寺院和内道场,是当时四大佛教圣地。唐皇室首迎佛骨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开启法门寺塔基,在当地举行仪式,供奉塔下瘗藏的佛骨,并未迎送到京城长安。唐代第二、第三次迎奉舍利都与女皇帝武则天有关。第二次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 年),僧人智琮、慧辩等人入宫谈及法门寺内舍利,高宗曰:“能得舍利,深是善因”。于是令智琮、慧辩和王长信一道去法门寺迎奉佛骨至长安供养。第二年三月又敕请舍利往东都洛阳,龙朔二年(662 年)送还法门寺,前后经历四年,规模宏大。

第三次是长安四年(704 年),女皇帝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和华严宗实际创始人高僧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法藏等人入塔行进七昼夜,然后开启。

10

唐肃宗时便有了第四次迎奉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奉佛骨因为韩愈的激烈反对而广为人知。唐代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迎奉佛骨活动发生在懿宗时期。“咸通十四年春(873 年),上遣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迎佛骨驾者。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间,导以禁军、兵杖、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卫之盛,过于郊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富室夹道为彩楼及无遮会,竟为奢靡”。(《资治通鉴》)同年,懿宗晏驾。年底,僖宗将佛骨送还法门寺,下令关闭地宫。唐朝不久以后便灭亡了,法门寺也慢慢衰落下去。

三、宗派林立的唐代佛教和长安六大祖庭: 1.天台宗:天台宗的创立者是智顗,主要思想是诸法实相论,即任何一个事物具有既是空,又是假,又是中这三方面的性质,三者不相妨碍,即“三谛圆融”。天台宗的主要经典是《法华经》,《法华经》把佛的所有言教分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认为这是佛说法时,对不同根机的听众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三乘最后都要归于佛乘。经中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佛以种种譬喻、设种种向弟子们宣说大乘佛教的微妙深奥的道理。 2.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主要研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这三部论典主要发挥了《大品般若经》

11

的大乘佛教思想。基本思想是从各个角度来阐述客观世界虚幻不实、诸法性空的中观思想: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迷无悟,湛然寂灭,实无成佛可得,但依假名而有迷与悟、成与不成。众生本有佛果觉体,因被客尘烦恼所蔽,所以流转生死。只要拂除客尘,湛然寂静,本有觉体即可显现。

3.三阶教:又称三阶宗、三阶佛法,隋代僧人信行所创,唐末被认为是异端学说而屡遭查禁,最终湮灭不传。奉行的主要经典是信行著的《三阶佛法》,基本思想是把全部佛教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分为时、处、机三类。正法时期是到佛灭后的五百年间,所处国土为佛国净土,众生根机为佛、菩萨根机,修持的是大乘一乘佛法。

4.法相宗:创立者是玄奘,主要经典依据《瑜伽师地论》,玄奘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译出大乘瑜伽行派经论,为此宗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法相宗的理论体系比较复杂繁琐,基本照搬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学说,因此在唐代虽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趋于衰弱,影响远不及中国 2 佛教的其他宗派。

5.华严宗:创立者是唐代僧人法藏,以《华严经》为根本经典。华严宗主要理论是以“一真法界”(即真如佛性)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又以“法界缘起”来说明

12

搜索更多关于: 《佛学思想文化》专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分频繁,很多外国宗教在隋唐之际传入中国并有所发展,如从波斯传来了祆教(拜火教)、摩尼教以及基督教的一个教派——景教。而汉代传入中土的佛教,则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不但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宗派,而且基本上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本土化,形成了别具一格、影响深远的禅宗。佛教在唐代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与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推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唐代诸帝对佛教的推动: 李唐一代中国佛教进入了鼎盛发展的时期,这与唐王室的支持分不开。唐代诸位皇帝中,除了唐武宗一度废佛外,其他几乎都信佛教,特别是唐代几个活动的迎佛骨活动,把当时的崇佛活动再次推向高潮。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虽短,但他重视对佛教的整顿和利用。唐太宗任秦王时,为平定王世充,曾借助少林寺的力量,即位不久,下令在当年各地战阵处为那些为国牺牲者修建寺庙,以超度他们的灵魂。他还先后两次下诏,要全国各地普度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