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氮族元素知识点复习完整教案
(1)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填写各接口代号与字母):
a接( ),( )接( ),接( ),( )接( ),( )接( ),( )接( )。
(2)整套装置安装完毕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3)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先点燃_______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撤去_____处酒精灯,且应______再熄灭_____处的酒精灯,其理由是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哈尔滨等四市联考题)
解析:此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测定D装置中生成水的质量[C确定]及E装置吸收未反应NH3质量和产物N2的体积,确定氨分子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测定氨氧化的体
积分数。因为NH4HCO3分解产生NH3、CO2、H2O,所以应通过碱石灰除去
CO2和H2O,纯净NH3通过灼热CuO,发生反应:2NH3?3CuO?3Cu?N2?3H2O
,此时应先通过C吸收H2O,再通过E吸收NH3,浓H2SO4增重质量即为未反应NH3的质量,参加反应的NH3的质量可由最后测得的N2的体积确定。实验中生成H2O的质量由硅胶增重确定,根据生成水的质量确定参加反应的NH3中H的质量,参加反应的NH3中N的质量由N2的体积确定。
答:(1)b;c;f;g;d;e;h;i;j;k;l(d、e位置和f、g位置可调换)。(2)点燃A处酒精灯,微热,若E中有气泡逸出,F中k导管内水面上升,证明气密性良好,若无此现象,证明气密性不好。(3)A;D;冷却至室温;A;防止E中的液体倒吸入C中。(4)吸收NH4HCO3分解生成的CO2和水蒸气以得到纯净的NH3;吸收CuO反应后的水蒸气;吸收CuO反应后剩余的NH3。
评注: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目的是将装置系统内的空气
排尽,不然空气的存在会使用排水法测出的N2的体积偏大。本题属于实验设计题,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根据实验题目,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原理:根据实验题目要求,说明实验原理。(2)画出实验装置图。(3)选择适当药品(或应用指定药品)、仪器,并按装置图装好仪器。(4)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5)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
A. NH3、O2、HCl B. N2、H2、HCl C. CO2、NO、O2 D. H2S、O2、SO2 2. 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B.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c. 在反应NH3+H+==== NH?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D. 氨水显碱性 43. 标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入干燥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
和O2的混合气体[V(NO2)∶V(O2)=4∶1]。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2∶1∶2 B. 5∶5∶4 C. 1∶1∶1 D. 无法确定 4. 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
A. NH4Cl溶液、NaOH溶液、碱石灰 B. 饱和氨水
C. 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 D. NH4Cl固体、消石灰、碱石灰 5. 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溶液呈碱性 B. 受热易分解
C. 无色晶体 D. 易溶于水
6. 下列气体中,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①H2S②Cl2③SO2④NH3⑤HBr⑥HCl⑦SO3
A. ①⑤⑦ B. ①③⑥ C. ④⑤⑦ D. ②④⑥
7. 由反应8NH3+3Cl2====N2+6NH4Cl而知,30 mL Cl2能氧化相同条件下的NH3( ) A. 80 mL B. 40 mL C. 20 mL D. 10 mL
7. 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H4H是离子化合物 B. NH4H溶于水,所形成溶液显酸性 C. 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 D. 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8. 某混合气体可能是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溶液(有浑浊现象),浓H2SO4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有( )
A. HCl、CO2、H2 B. CO、H2、H2O C. CO、H2、NH3 D. HCl、CO、H2O 9. 可用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
A. 在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加热 B. 混合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 加热分解氯化铵晶体 D. 加热消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作用的是( ) A. 白磷、红磷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C. 氯气、氮气 D.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11. 在下列反应中,氨气(或氨水)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是( )
A.AgOH?2NH3?H2O?[Ag(NH3)2]OH?2H2OB.2NH3?3CuO?N2?3Cu?3H2OC.NH3?NaH?NaNH2?H2?D.8NH3?3Cl2?6NH4Cl?N2?
12. 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3Cl2?8NH3?6NH4Cl?N2,当生成160.5gNH4Cl时,被氧化的氨水(含NH330%,
密度为0.892g/cm)的体积为( )
A. 508.2mL B. 63.5mL C. 254.1mL D. 127.0mL
13. 工业上以空气、煤等原料制取硝酸铵,生产过程有6个阶段:(1)合成氨 (2)空气液化分离 (3)氨氧化 (4)制取水煤气 (5)生成硝酸 (6)生成硝酸铵,制取硝酸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是( )
(2)A.(3)(2)B.(4)?(1)?(5)?(3)?(6)?(4)?(5)?(1)?(6)3C.(2)?(4)?(1)?(3)?(5)?(6)(4)D.?(1)?(3)?(5)?(6)
(2)
14.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时,若某一物质过量,都能发生两步反应,在由于过量而发生的两步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1:1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氨水至过量 B. 锌粉和硫酸溶液
C. 稀氨水和稀硝酸银溶液 D. 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铝溶液
二. 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5. 一种蜡状固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白色粉末X,将X加入冷水中生成含氧酸Y,将X加入热水中生成含氧酸Z。从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此蜡状固体是_____,X是______,Y是______,Z是___________。
16. 有一种白色固体A和一种黄色固体B做如下实验:
(1)A与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气体C和极易
溶于水的气体D;
(2)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E,E与C反应又生成B;
(3)将D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蓝色,再通入E,过量时溶液由蓝变红; (4)将E与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催化剂的灼热的玻璃管,气体出口处有白雾生成。 则A、B、C、D、E,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第三节 硝酸
〖知识总结〗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观察硝酸溶液的颜色得出); (2)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塞可嗅到);
(3)易溶于水(观察瓶中标签浓硝酸的浓度为65%可得出);浓度大于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强酸性:如稀硝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2)不稳定性:见光或加热易分解,硝酸浓度越大,越不稳定。
4HNO3 ====== 4NO2↑+O2↑+2H2O
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所以应把它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放在阴凉处(注意不能用橡胶塞,因为硝酸会腐蚀橡胶)。
[工业盐酸因含有Fe3+而呈黄色]
(3)强氧化性: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 NO2↑+ 2H2O C + 4HNO3(浓)= 4NO2↑+CO2↑+ 2H2O 注意:
①钝化: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可使Fe、Al发生钝化;
②王水:体积比为1 : 3的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可溶解Au、Pt等不活泼金属; ③硝酸和铜反应时,硝酸既做氧化剂又起酸性作用。
制取硝酸铜的最佳途径是:Cu→CuO→Cu(NO3)2 (消耗硝酸最少,且不产生污染物),而用浓硝酸不仅消耗的硝酸最多,且产生最多污染气体;稀硝酸次之。 3、实验室制法: NaNO3 + H2SO4(浓) ==== NaHSO4 + HNO3
微热
△或光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