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全诗,疏通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3、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4、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导入课文 一、作者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文体介绍: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三、背景追踪: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四、介绍《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湘君》的姊妹篇。 由扮演湘君的男巫独唱。
道出湘君并没有爽约,只是阴差阳错,未能与湘夫人会面。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夫人所赠的礼物,又摘下了杜若香草。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五、走进文本
1、《湘夫人》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怎样? 幽怨、哀婉 3、译诗 第一段译文: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第二段译文: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君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第三段译文: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第四段译文:]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
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4、解析文本 解析第一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2、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3、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4、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解析第二段:
1、等待、期盼,彷徨迷惘。 2、找出本段中的比兴手法? 沅有芷兮澧有兰
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
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第三段:[
1、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2、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解析第四段:
1、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气愤,
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2、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六、你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七、主题思想
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