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白质和核酸 - 图文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广州培英中学 曾文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4)了解酶的作用和用途。 (5)了解核酸的作用。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蛋白质的学习,提高对“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的认识。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节书是在学生对有机物知识有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要认真了解的一部分重要知识。同时,在必修2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物质。所以学生对蛋白质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神奇物质。这一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知识,做到乐学和主动学习。 三、教材处理和教学策略:
整节重点难点: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难点:蛋白质的性质。
1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氨基酸的性质和肽的形成
教材中,主要突出蛋白质的性质,还有是氨基酸的性质和成肽反应。 建议将本节书分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蛋白质的性质入手,必修2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简单介绍了灼烧蛋白质的现象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先让学生回忆总结,引入蛋白质的变性,盐析,水解,再简介结构完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引导进行探索。以问题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着重介绍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氨基酸,羧基的性质学生已熟悉,氨基的性质是新知识,但氨的性质也是较熟悉的。利用学生已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索氨基酸的性质。同时还复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和说明
第一课时
[板书]三、蛋白质和核酸 存在
[提问]说说你知道的哪些是含蛋白质的物质?
[讲述]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提问]说说蛋白质的性质
(说明:因为在必修2中做了浓硝硝酸酸使鸡皮变色的实验,一般也补充了灼烧蛋白质的实验<如灼烧毛线等>。学生能总结出这两点来,也有可能有学生预习了课本,能说出蛋白质的其它性质。)
[板书]1、蛋白质的性质
2
[板书]蛋白质的灼烧
[讲述]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特殊的气味。像烧焦羽毛的气味,根据气味可鉴别蛋白质产品。
[板书](1)颜色反应
[板书]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强调]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蛋白质变黄说明蛋白质含有苯环,一般蛋白质中含有苯环。
[提问]不小心把硝酸溅在皮肤上,会有什么变化? [回答]皮肤变黄色。
(说明:必修2上的实验: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把鸡皮改为鸡蛋清溶液,再加硝酸并加热有什么现象? [分组实验,实验4-4]
[提问]给鸡蛋的蛋清溶液加热会有什么现象?
[再提问]加热后的物质加水会溶解吗?此反应是否可逆反应?为什么?能否恢复成为原来的蛋白质?
[分组实验,实验4-3]
3
[板书](2)变性
[讨论]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
[小结并板书]在热、重金属、酸、碱、某些有机物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提问]:医院用酒精、苯酚溶液杀菌,用福尔马林浸制动物标本,农业上用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利用了蛋白质的什么性质?
[讲述]都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起到杀菌、防腐作用。 [提问]鸡蛋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什么现象?
[再提问]溶液物加水会溶解吗?此反应是否可逆反应?为什么?能否恢复成为原来的蛋白质?
[分组实验,实验4-2] [板书](3)盐析 蛋白质的盐析:
[讲解]以上实验现象叫盐析。
[板书]蛋白质溶液加入某些无机盐的浓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盐析。
[提问]盐析是否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蛋白质性质有无改变? [提问]盐析与变性的区别? [小结]
?盐析?区别?变性??可逆过程,蛋白质性质不变。 不可逆,蛋白质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