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试题
A. 平均值 B. 标准差 C. 变异系数 D. 标准误 E. 回收率
38.两组参考值数值相差很大,但单位相同的相互比较使用C 39.同一检验两组观察值间相互比较使用B 40.估计样品均值的可靠程度D
添空:
1.国际临床化学协会缩写 2.输入错误血型血液应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增加属于 黄疸 3.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的理论基础是 4. 原子吸收法常选择待测元素的 作为吸收线 5.谷丙转氨酶的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 6.物质分子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光谱称 7. 孕妇尿液 对于判断胎盘发育有特殊价值 8.Beer定律说明 间的关系 9.对前列腺癌有价值的酶学检查是 10.血钠参考值 11.血钾的参考值 12.血糖的参考值
13.辐射通过物质分子时由基态跃迁到较高的电子能态称 14.谷丙转氨酶的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
15.处于较高能态的分子返回到基态时便发出相应光谱称 16.Lamber定律说明 间的关系
17.血清尿酸超过 为高尿酸血症
概念:
1. 肿瘤标志物 2. 光谱分析技术 3. 酸碱平衡
4. 口服糖耐量试验 5. 摩尔吸光系数 1. 吸光系数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阴离子隙
4. 酶活性浓度的国际单位 简答:
1. 血浆脂蛋白测定的方法有几种?
2. 我国医学检验学会所确定的酶活性测定的最适条件的内容是什么? 3. 含有干扰组分的测定物质用双波长分析方法如何进行测定? 4. 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对诊断胰腺炎有何意义? 5. 试述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变化特点 6. CK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应注意哪几点?
7. 方法学评价中包括哪几种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8. 简述血气分析仪结构的组成
9. 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GFR、BUN、Cre有何变化? 10. 试验方法选择的步骤
1. 血糖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方法的优缺点如何?
2. 多组分混合物的测定方法如何选择?
3. 含有干扰组分的测定物质用双波长分析方法如何进行测定? 4. 人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及其主要特征 5. 试述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变化特点 6. CK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应注意哪几点? 7. 如何测定OCV?
8. 试述乙醇肝的形成机制
9. 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GFR、BUN、Cre有何变化? 10. 试验方法选择的步骤 11. 论述
1. 临床生化质量控制失控的表现及失控后的处理
2.为什么把ALT、AST、γ-GT、TBIL、TP、ALB、G这七项列为普肝功常规项目?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上述指标如何变化,测定上述项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分析上述异常结果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选择:
1B 2E 3E 4D 5B 6B 7C 8A 9E 10A 11E 12E 13C 14D 15D 16C 17E 18A 19D 20D 21A 22E 23D 24C 25D 26C 27C 28B 29E 30D 31A 32C 33A 34C 35C 36B 37C 38D 39E 40A 41D 42B 43A 44C 45B 46D 47B 48E 49E 50D 1C 2A 3B 4C 5E 6D 7A 8D 9D 10B 11E 12D 13E 14C 15B 16E 17C 18C 19D 20E 21E 22C 23A 24E 25E 26E 27C 28D 29B 30B 31A 32B 33A 34B 35C 36C 37A 38E 39C 40D 41D 42B 43A 44C 45B 46D 47B 48E 49E 50D
添空:
1.IFCC 2. 溶血性 3.能斯特方程 4.共振线 5. 5~40U/L 6.吸收光谱 7.雌四醇 8.吸收与浓度 9.ACP(酸性磷酸酶) 10. 135~146mmol/L 11. 3.5~5.1mmol/L 12. 3.9~6.7mmol/L 13. 激发态 14. 5~40u/L 15.发射光谱 16.吸收与厚度 17. 0.42mmol/L 概念
1.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发生和增殖过程中,有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者
宿主对癌类反应性的一类物质。
2.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包括原子、基团、分子及高分子化合物)所具有的发射、
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光谱分析技术。
3. 机体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过程称酸
碱平衡。
4. 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当空腹血
糖浓度在6-7mmol/L之间而又怀疑糖尿病时,作此试验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5. 一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一厘米时的吸光度。 i. 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ii. 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类或几类浓度过高
的现象。
iii. 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得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即正常人血清钠、钾离
- -
子之和和HCO3CL之和的差值
iv. 一分钟能转化一摩尔底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 6.
简答
1. ①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是根据血浆中各种脂蛋白的比重(密度的差异)在强大离心力
作用下,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方法。②电泳分离法 ③沉淀分离法 ④遮蔽直接测定法 2. 答:1.选合适的底物、辅因子、活化剂、变构剂的种类和浓度。2.指示酶和辅助酶的种
类和浓度。3.反应混合液的最适pH值,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4.其它影响酶活性的因素。5.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测定重复性或更大的临床价值,可考虑对上述“最适条件”作适度修改。
3. 关键是选择两个测定波长λ1和λ2,使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等,而待
测组分在两波长处的吸光系数有明显区别。用这样两个波长测得混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差值△A置于待测组分的浓度成正比,而不受共存干扰组分的影响。
4. 急性胰腺炎时,此酶常在腹痛后2-12小时升高,20-30小时达高峰,一般在正常上
限值4-6倍,最高可达40倍,此酶愈高,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越大,约在3-4天内AMY活性恢复正常,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也增高,且持续时间更长。
5. 孕妇口服50g葡萄糖后的耐量试验会发生两种变化,一是高峰迟缓现象即血糖达到最
高值的时间推迟,二是血糖最高值高于非孕妇,孕妇血中升高血糖的激素水平也增高。 6. ①AMI发病后8小内查CK不高,不应轻易除外AMI诊断,并以此结果作为基础值,
和以后测定值作比较,任何怀疑AMI者应及早抽血送检 ②发病后24小时CK测定结果临床意义最大,因为此时正当CK的峰值时间,如不超过正常值上限可排除AMI诊断,③发病后48小时内应多次测CK活性如不出现典型升高和下降过程,应怀疑AMI诊断。
7. 答:1.重复性试验,目的在于考察侯选方法的随机误差。2.回收试验,目的在于测定比
例系统误差,以衡量侯选方法的准确度。3.干扰试验,目的在于测定恒定系统误差,以衡量侯选方法的准确度。4.方法比较试验,检测侯选方法的系统分析误差,包括比例系统误差、恒定系统误差在内。
8. 一般包括电极(PH、PO2、PCO2)、进样室、CO2空气混合器、放大器元件、数字运算
显示屏和打印机等部件。 9.①肾储备能力丧失期:GFR减少至30~60ml/min,血肌酐、尿素氮通常比正常范围轻微增高
②氮质血症期:GFR减少至25ml/min左右,氮质血症,肌酐>177umol/L、血尿素氮>7.0mmol/L ③肾功能衰竭期:GFR<10ml/min,血肌酐>442umol/L、血尿素氮>17.9-21.4mmol/L ④尿毒症期:GFR<10ml/min,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水电解质失调严重。
10.一.广泛查阅文献,选择适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的方法,并且判断所选方法能否满足本室工作的需要。
二.选定侯选方法,写出该法的原理与参考文献,所用仪器、试剂的来源于批号,标本收集要求,标准曲线和结果计算,性能指标,参考值参考范围等
三.进行初步试验:1.标准曲线及其重复性。2.质控血清或新鲜标本的重复试验。3.分析待测物浓度不同的标本,与公认的参考方法的测定值作对比。4.要有足够的实验证明仪器与试剂能符合要求。
1. 有两种即化学法和酶法。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试剂价廉等优点,但由于干扰较
大,所以仍不属于理想方法;己糖激酶法以其高度特异性,方法灵敏准确干扰因素少等优点,被公认参考方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法(GOD-POD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法分析性能与己糖激酶法接近,且试剂稳定,价格便宜。酶法测血糖还可以标准化、程序化,易用于自动化分析。 2. 当样品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存,可根据组份的吸收光谱重叠程度选用不同的定量
方法。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吸收峰互不干扰,可按单组分的测定方法,选定波长进行测定。若各组分的吸收峰相互重叠,可采用解联立方程法、等吸收点法、双波长法等测定。 3. 关键是选择两个测定波长λ1和λ2,使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等,而待
测组分在两波长处的吸光系数有明显区别。用这样两个波长测得混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差值△A置于待测组分的浓度成正比,而不受共存干扰组分的影响。 4.Ⅰ型 CM↑chol正常或增加 TG明显增加血清外观奶油样层透明层 Ⅱa型 LDL↑chol Tr OB 载脂蛋白B↑ 血清透明或轻度混浊 Ⅱb型LDL、↑chol↑↑TG↑↑血清外观混浊
Ⅲ LDL↑TC↑TG↑血清外观混浊
Ⅳ VLDL TC(±)TG↑↑血清外观混浊
Ⅴ CM、VLDL↑TC↑TG↑C-Ⅱ↑↑C-Ⅲ↑↑血清外观奶油样层混浊层 5.孕妇口服50g葡萄糖后的耐量试验会发生两种变化,一是高峰迟缓现象即血糖达到最高值的时间推迟,二是血糖最高值高于非孕妇,孕妇血中升高血糖的激素水平也增高。
6.答:1.AMI发病后8小时内查血CK不高,不应轻易除外AMI诊断,并以此结果作为基础值,和以后测定值作比较,任何怀疑AMI者应尽早抽血送检。2.发病后24小时CK测定结果临床意义最大,因为此时正当CK的峰值时间,如不超过正常值上限可排除AMI诊断。3.发病后48小时内应多次测CK活性,如不出现一个典型升高和下降的过程应怀疑AMI诊断。
7.OCV是表明本室在目前条件下该项目检测所能达到的最好精密度水平,是本室工作水平的一个基础指标。具体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每天做4~5批测定,每批测一瓶血清,在4~5天内可得20个数据。分别求出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此变异系数即为OCV。
8.①乙醇性肝损伤时,蛋白储留和蛋白分泌障碍,乙醇性肝损伤时,布景安内脂肪量增加,且肝细胞胞液中有蛋白质储留。②线粒体与内质网损伤:乙醇及乙醛均作用于线粒体,造成线粒体损伤,乙醛也可造成内质网的损伤。③乙醇在微粒体氧化时,可导致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和过氧化脂质增加④乙醇引起的代谢亢进状态造成耗氧量的增加⑤乙醇性肝损伤时,会出现IgA增多、白细胞粘着能力降低等免疫功能异常。
9. ①肾储备能力丧失期:GFR减少至30~60ml/min,血肌酐、尿素氮通常比正常范围轻微增高
②氮质血症期:GFR减少至25ml/min左右,氮质血症,肌酐>177umol/L、血尿素氮>7.0mmol/L ③肾功能衰竭期:GFR<10ml/min,血肌酐>442umol/L、血尿素氮>17.9-21.4mmol/L ④尿毒症期:GFR<10ml/min,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水电解质失调严重。
10.一.广泛查阅文献,选择适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的方法,并且判断所选方法能否满足本室工作的需要。
二.选定侯选方法,写出该法的原理与参考文献,所用仪器、试剂的来源于批号,标本收集要求,标准曲线和结果计算,性能指标,参考值参考范围等
三.进行初步试验:1.标准曲线及其重复性。2.质控血清或新鲜标本的重复试验。3.分析待测物浓度不同的标本,与公认的参考方法的测定值作对比。4.要有足够的实验证明仪器与试剂能符合要求。 论述:
1.答:表现:1.曲线漂移 2.趋势性变化 3.精密度的变化
处理:
1.迅速回顾、检查整个操作过程,是否发生错误的环节
2.如操作步骤均无问题,可重复试验一次看是否有改进
3.如仍不能更正,可取一份新鲜的控制血清重作,观察是否能更正
4.如仍不能解决问题,取一份定值血清,用同样方法测定,如结果良好,可能为
原血清变质。
5.如仍不能更正,应仔细检查仪器的各种性能是否正常。
6.如仍不能纠正,应重配试剂或标准液,重新在操作中查找原因
2.之所以把上述七项作为普肝,是根据肝脏的酶学变动机制和肝脏的生理功能决定的。 (一)1.ALT是反映肝脏急性损伤的指标2.AST是反映肝脏线粒体损伤的程度 3. R-GT反映肝脏急性损伤时和乙醇、药物引起肝脏病变的指标4.TBIL是反映肝细胞性黄疸(结合前结合后)的程度5.TP、ALB是反映有效肝细胞的数量和功能6.G和AMO是反映慢肝、肝硬化的程度。
(二)急性肝炎是ALT、R-GT可明显增高,ALB下降。慢肝、肝硬化ALT轻度增加,AST/ALT≥2.1,ALB/G≤1。
(三)测定上述项目时,应注意肝外病变引起上述项目的升高,如药物引起ALT升高,乙醇引起诱导R-GT升高等现象,因此,进行肝功能检测及读取化验单时,应注意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