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库

本科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1:02:06

(A) 部分冷凝 . (B) 部分汽化

(C) 部分冷凝与部分汽化 (D) 部分冷凝与部分汽化反复进行

125、精馏塔的进料为饱和液体时,液相所占的分率为( C )

(A) q = 0 (B) q < 0 (C) q =1 (D) q > 1

126、精馏塔的进料为过冷液体时,进料线的斜率q/q-1为( C ) (A) 1 (B) ∞ (C) 1 ~ ∞ (D) 0 127、精馏时的炮罩塔的罩径一般为( C )

(A) ∮50 (B) ∮80 (C) ∮80~∮150 (D) ∮150

128、蒸馏操作的依据是不同组分的( C )

(A) 密度的不同 (B) 比热的不同 (C) 挥发度的不同 (D) 亲水性的不同

129、在1 atm下, 乙醇与水是正偏差溶液,具有的最低恒沸点的恒沸组成中,乙醇的重量百分率为( C )

(A) 95% (B) 95.3% (C) 95.6% (D) 95.8%

130、在乙醇—水物系中加入苯,形成三元恒沸物,三元恒沸物组成中,水为( 0.233 )

(A) 0.224 (B) 0.225 (C) 0.226 (D) 0.227 131、精馏操作的传质过程中,易挥发组分的传递是( A )

(A) 从液相→气相. (B) 从液相→液相 (C) 从气相→气相 (D) 从气相→液相

132、精馏塔的进料为饱和蒸汽时,液相所占的分率为( A )

(A) q = 0 (B) q < 0 (C) q = 1 (D) q > 1

133、精馏塔的进料为饱和气液混合物时,进料线的斜率q / (q-1)为( D )

(A) 1 (B) ∞ (C) 1 ~ ∞ (D) — ∞ ~ 0 134、精馏时的筛板塔的孔径一般在( C )

(A) 1 ~ 2 mm (B) 2 ~ 3 mm (C) 3 ~ 8 mm (D) 5 ~ 8 mm

135、固体物料与溶剂接触达一定时间后,由浸取器顶部排出的澄清液称为溢流,由底部排出的残渣称为( B )。

(A)残流 (B)底流 (C)残留固体 (D)底渣

136、在蒸馏操作中,各组分均有一定的( B ),故在液相和气相中均有各组分存在。 (A)蒸汽压 (B)挥发性 (C)溶解度 (D)渗透性

137、正偏差溶液组分的蒸汽压高于理想溶液,相异分子间的吸引力( B )相同分子间的吸引力,沸点较理想溶液低。

(A)大于 (B)小于 (C)相当 (D)不同

138、膜分离时的微孔过滤 (MF) 应用的微孔滤膜其孔径为( 0.05-20 )

(A) >1 mm (B) 10 μm~ 1mm (C) 1~10μm (D) 0.1~10μm 139、膜分离材料经过试验,其中效果较好的是( A ) (A) 醋酸纤维素 (B) 三醋酸纤维素

(C) 醋酸丁酸纤维素 (D) 醋酸乙酸纤维素

140、膜分离时的微孔过滤(MF)可以代替( C )

(A) 沉降 (B) 过滤 (C) 离心分离 (D)水力分级 141、膜分离材料经过试验,其中效果较好的是( B ) (A) 脂肪族聚酰胺 (B) 芳香族聚酰胺

(C) 芳香族聚酰肼 (D) 脂肪族—芳香族聚酰胺

142、膜分离时的超滤(UF)所用的膜,过滤大分子溶质的溶液时,其孔径为( D )

(A) 1 mm (B) 1 μm (C) 0.1~0.01μm (D) 0.01~0.001μm

143、膜分离时的不对称膜具有多孔支撑层.上复极薄的表面活性层,两层结构不同,制造所用的材料为(A )

(A) 同一种 (B) 不同种 (C) 两种 (D) 三种

144、膜分离时的超滤(UF)所用的孔径为0.01~0.001微米的膜,可以处理的颗粒粒度为( D )

(A) < 1 mm (B) < 1 μm (C) < 0.1μm (D) < 0.01μm

145、超过滤膜对大分子溶质的截留,最理想的是( C )

(A) 一次吸附 (B )阻塞 (C) 筛分 (D) 截断 146、反渗透应用醋酸纤维素膜时,对盐的分离率有( C )

(A) 95 % 以下 (B) 96 % 以下 (C) 96 % 以上 (D) 97 % 以上 13

147、在果汁浓缩中,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为( C ) (A) 微滤 (B) 超滤 (C) 反渗透 (D) 渗析 148、干燥过程中,空气作为加热介质的干燥为( D )

(A) 传导干燥 (B) 辐射干燥 (C) 介电加热干燥 (D) 对流干燥

149、干燥过程中,当干燥器的补充热量 - 损失热量 = △ = 0时, 称为等焓过程,此时水分汽化的全部热量的

供给为( C )

(A) 空气预热器 (B) 干燥空加热器 (C) 空气介质 (D) 物料加热器

150、物料中的水分较小时,生命活动几乎停止,此时的水分活度为( B )

(A) < 0.5 (B) < 0.7 (C) < 0.8 (D) < 1

151、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不变,物料中去除掉的水分是( B )

(A) 平衡水分 (B) 自由水分 (C) 化学结合水 (D) 物化结合水

152、在降速干燥阶段,物料内部水分移动速度比表面水分汽化速度要( B )

(A) 不同 (B) 小 (C) 相同 (D) 大

153、恒定干燥条件下绝热对流干燥时,物料向介质传递的是( C )

(A) 热量 (B) 动能 (C) 水分 (D) 化学结合水

154、干燥设备按操作时干燥室内的压力分类时,常压干燥设备的操作压力为( B )

(A) < 1atm (B) 1 atm (C) 2 atm (D) > 2 atm

155、干燥操作,逆流流程时,含水率高的物料相接触的空气湿度是( D )

(A) 最低 (B) 中等 (C) 一般 (D) 最高

156、带式干燥器的干燥效率比较高,适应于( C )

(A) 畜肉、鱼肉 (B) 淀粉 (C) 切成片、丁的果蔬 (D) 盐、糖

157、食品工业上的干燥操作,按操作的传热方式分类,最主要的方式为( D ) (A) 传导干燥 (B) 辐射干燥 (C) 介电加热干燥 (D) 对流干燥 158、热风干燥时,当干燥过程为等焓过程时, △ 值为( B )

(A) < 0 (B) = 0 (C) > 0 (D) = 1

159、当物料在空气中,向空气中释出水分时,物料的水分活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相比有下面的关系( A )

(A) 物料水分活度 > φ (B) 物料水分活度 = φ (C) 物料水分活度 > φ (D) 物料水分活度 ≠φ

160、干燥过程中,例如盐、糖等结晶体,只要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干燥速率可以提高,是属

于( C )

(A) 内部扩散控制 (B) 内部干燥过程 (C) 表面汽化控制 (D) 表面干燥过程

161、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绝热对流干燥过程时,汽化所需的潜热的供给是( D )

(A) 空气加热器 (B) 干燥室加热器

(C) 物料加热器 (D) 干燥介质(空气)

162、在恒速干燥阶段,恒定的干燥条件,绝热对流干燥过程时,物料的平衡温度为空气的( B )

(A) 干球温度 (B) 湿球温度 (C) 露点温度 (D) 绝热饱和温度

163、干燥设备按操作压力分类时,减压干燥器的操作压力为( D )

(A) >2 atm (B) >1 atm (C) 1 atm (D) <1 atm

164、逆流干燥时,湿物料的进口温度不应低于干燥介质的( C )

(A) 干球温度 (B) 湿球温度 (C) 露点温度 (D ) 绝热饱和温度 165、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干燥强度比较大,干燥时间一般为( D ) (A) 10 s (B) 5 s (C) 3 s (D) 0.5 s ~ 2 s

166、湿空气的性质中,比较重要的是相对湿度,作为干燥介质使用的空气,相对湿度应该( B ) (A) 比较大 (B) 很小 (C) 1 (D) 0.5

167、实际干燥过程中,当△>0时,过程线位于等焓线上方,此时( C ) (A) I2 < I1 (B) I2 = I1 (C) I2 > I1 (D) I2 = I0 168、物料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时,物料的水分活度与空气的相对湿度相比,有下面的关系( C )。

(A) 物料水分活度 > φ (B) 物料水分活度 = φ (C) 物料水分活度 < φ (D) 物料水分活度 ≠φ

14

169、干燥过程中,例如面包、明胶等物料是属于( A )

(A) 内部扩散控制 (B) 内部干燥过程 (C) 表面汽化控制 (D) 表面干燥过程

170、在恒速干燥阶段,恒定的干燥条件下,绝热对流干燥时,传质传热同时进行,汽化所需的潜热靠空气供

给,达到平衡时( B )。

(A) 界面温度开始上升 (B) 界面温度维持不变 (C) 界面温度开始下降 (D) 界面温度上升较多

171、下列食品物料中,哪一种的干燥主要在降速阶段( C )

(A) 盐 (B) 糖 (C) 水果蔬菜 (D) 味素

172、干燥操作,顺流流程时,与含水率高的物料相接触的空气的湿度是( A )

(A) 最低 (B) 中等 (C) 一般 (D) 最高

173、食品物料中凡是含有丰富的色、香、味,易分解的营养成分,而具有显著热敏性的食品,在干燥时应选

用( C )

(A) 常压干燥器 (B) 加压干燥器

(C) 减压干燥器 (D) 连续干燥器

174、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操作时的热损失为:( C ) (A) < 10 % (B) < 8 % (C) < 5 % (D) < 2 % 175、空气在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为( D ) (A) 干球温度 (B) 湿球温度 (C) 绝热饱和温度 (D) 露点温度 176、实际干燥过程中,当△<0时,过程线位于等焓线下方,此时( A ) (A) I2 < I1 (B) I2 = I1 (C) I2 > I1 (D) I2 = I0

177、物料在空气中,含湿量与空气湿度不同时,水分进行转移,最终空气和物料的湿分达到平衡,此时物料

的含水量称为( C )

(A) 湿基含水率 (B) 干基含水率 (C) 平衡水分 (D) 自由水分 178、在恒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相等,是因为物料表面有充足的( B ) (A) 平衡水分 (B) 非结合水 (C) 物化结合水 (D) 化学结合水

179、恒定干燥条件下,绝热对流干燥时,介质传到物料表面的热量与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相比( D )

(A) 大 (B) 小 (C) 不同 (D) 相等

180、下列食品物料中,哪一种的干燥过程主要在恒速阶段( A ) (A) 糖 (B) 鱼、肉 (C) 水果蔬菜 (D) 果胶

181、干燥操作,顺流流程时,与含水率高的物料相接触的空气的湿度是( )

(A) 最低 (B) 中等 (C) 一般 (D) 最高

182、哪类食品物料在干燥时,高温下最容易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 C ) (A) 盐,糖 (B) 面粉 (C) 维生素,蛋白质 (D) 淀粉 183、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时( C ),效率高。 (A) 连续 (B) 稳定 (C) 连续稳定 (D) 间歇连续

184、一定温度下的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使用时,其相对湿度一定要( )

(A) 低 (B) 较低 (C) 中等 (D) 高

185、空气在湿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却, 达到露点温度时的∮值为( D ) (A) 0.5 (B) 0.7 (C) 0.8 (D) 1

186、物料中的水分较大时,微生物滋生比较快,此时的水分活度为( ) (A) >0.5 (B) > 0.8 (C) > 0.95 (D) = 1

187、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不变,物料含水量只能去除到此空气状态下的物料的( ) (A) 湿基含水率 (B) 干基含水率 (C) 平衡水分 (D) 自由水分

188、在恒速干燥阶段,物料的干燥速度由下列中的哪一项因素控制( ) (A) 物料的干基含水率 (B) 物料表面的非结合水

(C) 物料表面汽化速度 (D) 物料内部汽化速度

189、恒定干燥条件下,绝热对流干燥时介质向物料传递的是( )

(A) 质量 (B) 动能 (C) 热量 (D) 水分

190、下列食品物料中,哪一种的干燥主要在恒速阶段( A )

(A) 水果蔬菜 (B) 鱼、肉 (C) 盐 (D) 蛋白

191、干燥操作,逆流流程时,与含水率高的物料相接触的空气湿度是( A ) 15

(A) 最高 (B) 中等 (C) 一般 (D) 最低

192、哪类食品物料在干燥过程中,高温下易发生氧化( C )

(A) 盐、糖 (B) 淀粉、面粉 (C) 含油脂较高的 (D) 水果蔬菜 193、食品冻结过程是食品中( A )形成冰晶体的物理过程。 (A)自由水分 (B)结合水分 (C)平衡水分 (D)物化结合水分

194、食品中水分冻结时,各类食品都有一个初始冻结温度,习惯上称为食品的( A )。

(A) 冰点 (B)冷冻点 (C) 冻结点 (D)冰晶点

195、在食品冻结过程中,水分转化为冰晶体的程度常用( A )来表示。 (A)水分结冰率 (B)冰晶转化率 (C)水分固化率 (D)冰晶生成率

196、在食品冻结过程中,水分结冰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降低而( )。 (A)增加 (B)减少 (C)缓慢变化 (D)保持不变

197、在食品冻结的后期,水分结冰率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大,通常把水分结冰变化最大的温度区域称为( B)。

(A) 最小冰晶生成区 (B)最大冰晶生成区 (C)变化冰晶生成区 (D)稳定冰晶生成区

198、在食品工程上,如:流体输送、气体压缩、搅拌、均质等操作都属于( C )

(A) 质量传递过程 (B) 热量传递过程 (C) 动量传递过程 (D) 密度改变过程

199、在食品工程上,如:传热、蒸发、结晶、冷冻等操作都属于( B )

(A) 质量传递过程 (B) 热量传递过程 (C) 动量传递过程 (D) 密度改变过程

200、在食品工程上象干燥、蒸馏、吸收、浸出等操作都属于( A )

(A) 质量传递过程 (B) 热量传递过程 (C) 动量传递过程 (D) 密度改变过程

201、食品工程上的单元操作,其特征是( B )

(A) 化工性操作 (B) 物理性操作 (C) 生物性操作 (D) 机械性操作

(B)

202、食品工程中的单元操作,都是( D )性的操作过程,一系列的单元操作组成食品生产的具体过程。 (A)化工 (B)生物 (C)机械 (D)物理

203、食品工程中的单元操作,其操作中所发生过程的本质是( B )。 (A)变化 (B)传递 (C)运动 (D)生产

204、因次式揭示了物理单位的特性,物理方程等号两边的因次必须遵守( )原则,是整理实验数据常用方法—因次分析法的依据。

(A)一致性 (B)直线性 (C)正比性 (D)相似性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把全部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写在括号内,正确答案有漏选、错选的该题无分)

1、流体自然流动,不计摩擦时,所具有的能量为( ABC )

(A)位能 (B)动能 (C)静压能 (D)外加能量 (E)损失能量

2、叶片泵可以分为( ABC )

(A)离心泵 (B)轴流泵 (C)旋涡泵 (D)螺杆泵 (E)活塞泵

3、泵按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 ABCD )

(A) 叶片式泵 (B) 往复式泵 (C) 旋转泵 (D) 流体作用泵 (E) 离心泵

4、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流程为二冲程,分为( ABCD )

(A) 膨胀阶段 (B) 吸气阶段 (C) 压缩阶段 (D) 排气阶段 (E) 分离阶段

16

搜索更多关于: 本科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 部分冷凝 . (B) 部分汽化 (C) 部分冷凝与部分汽化 (D) 部分冷凝与部分汽化反复进行 125、精馏塔的进料为饱和液体时,液相所占的分率为( C ) (A) q = 0 (B) q 1 126、精馏塔的进料为过冷液体时,进料线的斜率q/q-1为( C ) (A) 1 (B) ∞ (C) 1 ~ ∞ (D) 0 127、精馏时的炮罩塔的罩径一般为( C ) (A) ∮50 (B) ∮80 (C) ∮80~∮150 (D) ∮150 128、蒸馏操作的依据是不同组分的( C ) (A) 密度的不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