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说明书
第一章 总则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期限及范围 1 四、规划指导思想 1 五、规划原则 2 第二章 相关规划解读 3 第三章 村庄现状综述 7 一、区位分析 7 二、人口概况 7
三、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 7 四、地形地貌特征 7 五、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7 六、现状道路交通 7 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 7 八、现状市政基础设施 7 九、村民发展意愿 7 十、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7 第四章 村庄发展策略 9 一、案例分析 9 二、村庄发展定位 9 三、规划核心任务 9 四、村庄建设目标 9 第五章 村域总体规划 10 一、人口规模预测 10 二、村域土地利用规划 10 三、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四、产业发展规划 12
五、道路交通规划 12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背景
1、党中央、国务院对小城镇建设加大重视
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十八大
又提出了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四川省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2013年四川省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3、西昌市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直接带动
黄水乡地处南北向城镇发展带南侧重要位置,乡域内有G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穿过,洼垴村根据其村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
3、安宁河谷生态城镇建设的机遇
在《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的“一主二副、一带、多点、两片”的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中。安宁河谷平原发展纳入全省发展战略谋划之中,黄水乡属于安宁河谷城镇体系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高,区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镇(乡)域规划导引》(试行) (6)《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7)《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8)《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9)《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10)《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11)《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 (12)《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规划(2011-2025)》 (13)《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14)《黄水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5) 国家、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和黄水乡各级政府其他有关文件
三、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
根据《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黄水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确定为:2014 年—2030 年。其中:
近期:2016年至2020年; 远期:2021年至2030 年。 2、规划范围:
村域规划范围:即洼垴村村域范围,面积为13.23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优化与城镇化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洼垴村规划建设全过程,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
2、规划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保护环境为目标,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确定洼垴村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模式,促进洼垴村协调、有序的发展。
五、规划原则
1、坚持尊重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注重安宁河谷城镇发展整体性和系统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其村庄体系发展与建设的规划方案,实现村域空间和资
源的集约、合理、有序和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
着重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村域统筹、区域协调的原则
按照村域统筹的要求,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安宁河谷地区河谷平原、山地和资源分布特征,提出不同的空间利用与发展模式。统筹村域空间布局,形成以点连线,重点突出,点轴发展,并带动全区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镇发展格局。
4、坚持旅游业主导、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原则
充分挖掘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主导,积极引导农民向城市积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口资源。 5、坚持传承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
传承村庄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加大城镇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采取立法措施杜绝对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乱拆乱建。充分挖掘本地优势、弘扬优秀地方文化,突出洼垴村的地方特点,强化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注意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塑造其特有的建设风貌。
第二章 相关规划解读
《镇总规》《西昌市城市规划》《西昌市域新村总体建设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宁河谷镇域总体规划》《西昌市十二五旅游发展》 一、《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1、规划编制情况
西昌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已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
2、规划综述
该规划将西昌市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进行研究,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对市域层次提出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对中心城区提出了中心城区城市总体
规划。本次规划重点进行对产业发展与村镇空间布局进行了协调,重点突出产业空间布局和村镇建设引导;对村庄人口规模进行合理预测,确定适宜的村庄用地规模和合理的村庄发展方向;对村域功能布局进行调整完善,构建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与风景区保护利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对水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利用保护,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增强西昌城市面向城乡腹地的经济社会服务职能,建设面向凉山州城乡腹地的综合服务中心。提出西昌市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中心极化,建城纳镇,点带增长,网络演进、协调发展”,积极利用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南北向城镇发展带,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城乡互动、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宜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对洼垴村的发展指导 (1)等级定位
规划行政建制建议将洼垴村规划为黄水乡基层村,作为城乡统筹发展中战略发展的主要村域。 规划市域重点地带形成“北部新型工业片区、生态型城西综合服务职能片区、现状城区、田园休闲旅游片区、邛海泸山风景区、南部循环经济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洼垴村位于南部循环经济片区,洼垴村位于城南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力争建成中国西部最具原生态特色的农业新区,重点发展新型种植、流通加工、包装运输、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重点扶持的生态环保型农作物集中发展区,构建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2)产业规划
第一产业:规划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洼垴村采用近郊综合休闲农业模式,其综合休闲农业模式主要依托两点:一是就近的区位条件,市民能够在 30 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到达;二是优美地域特色景观。
第三产业:总规提出西昌发展成为以阳光生态、航天高科技、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中国西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中洼垴村位于西昌市最南部,以生态为主,进一步加强洼垴村农业产业体验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洼垴村生态农产品品牌,提出建成洼垴村农产品展示基地。
二、《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1、农村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洼垴村规划新村1个,位于村域北侧四组聚居点。规划2020年洼垴村的农村人口3550人
(3548),农村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在人均130平米,2020年农村的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0公顷。
2、产业发展意向和项目建设
洼垴村应重点发展以石榴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与黄联关镇连片的石榴基地;在原有的烟草种植基础上,适当发展烟草产业,完善烟基设施;在原有的传统农作物基础上,重点发展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使农作物成片种植;引导农民种草养畜,发展庭院经济,将洼垴村构建成为生态型村庄,保护其生态系统的基本脉络,表现其区域生态的突出特征。
3、居民点等级和规模的确定 1)居民点等级 洼垴村为基层村。 2)居民点规模
洼垴村新村位于四组聚居点,现状总人口265人。
黄水乡新村(50人以上的聚居点)人口约4200人。散居人口分布在书夫村,人口约500人。 4、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对成昆铁路复线、G108国道及京昆高速公路西侧和东侧分别进行村道的整理和联通,减少对铁路、国道、高速的穿越。规划村道联系各个新村居民点,通村公路达到村级道路建设标准。
依据西昌市乡镇汽车客运站建设规划,将位于洼垴村村域内G108国道南侧的公交临时停车点重新建设,设置公交站点,方便村民出行。
2)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预测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以及《西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推荐的各类用水定额,确定洼垴村综合用水标准为180升/人·日。规划在黄水乡设集中供水厂1处,供黄水及周围12个新村用水。其它4个山区新村采用单村供水,设村供水站6处。
污水:根据村民生活习惯、实际用水分配情况以及给排水设施完善程度,规划污水排放系数洼垴村取0.6。洼垴村四组新村点污水采用集中处理,其它村污水采用单村及分散处理方式。(黄水乡政府驻地及周围6个新村污水宜采用集中处理,设污水处理站1处,其它村污水采用单村及分散处理方式。)
电力:建设110kV变电站1座,洼垴村配建10kV配电设施;
电信:设电信局点5处,邮政所1处;
环卫:在洼垴村建设户用沼气池,设垃圾存放点。
三、《黄水乡总规(2014—2030)》
1、规划综述
黄水乡处于西昌市南北向城镇发展带南侧重要位置。其集镇有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穿越,并集聚了乡域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在乡域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黄水乡依托地处螺髻山风景旅游区的后山优势,大力开发后山旅游资源,打造螺髻山后山旅游景区的入口门户。不断完善黄水乡已有的西昌乡村八景之一的“鹿鹤烟黄”、四川省旅游局评定为五星级农家乐的“龙泉人家山庄”以及茶马古道、黄水老街等旅游资源;同时充分利用108国道、京昆京昆高速公路以及新老成昆铁路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服务。将黄水乡打造成集旅游度假、商务商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旅游基地。
黄水乡发展定位为:西昌市南大门,西昌市南部现代商贸旅游重要基地,螺髻后山旅游景区的入口门户,以生态烤烟和石榴种植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2、与洼垴村相关内容解读
(1)洼垴村位于黄水乡南部,突出其门户形象,打造西昌市的南部门户。
(2)洼垴村村落层先后发现大石墓数座,是西昌市发展石墓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较强代表性。
(3)充分利用螺髻山的天然山泉优势以及黄水丰腴的土壤资源,采用无公害绿色种植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的种植。同时借鉴三圣乡江家菜地的营销模式,向游客提供租赁种植和采摘的农耕体验项目。
(4)经过治理,黄水乡主要为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洼垴村。对洼垴村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绿化造林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林地蓄水固沙能力。
四、《黄水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洼垴村村域规划土地用途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林业用地区、水域及自然保留地等。洼垴村范围内,绝大多数土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级林业用地;规划基本农田主要分布于安宁河东侧及G108国道两侧平坝范围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