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盐城市、南京市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苏盐城市、南京市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Ⅰ 试题 2019.01.14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___,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黙,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___紧张的感觉。 A. 不动声色 高屋建瓴 肃静 B. 不苟言笑 高屋建瓴 肃穆 C. 不动声色 高瞻远瞩 肃穆 D. 不苟言笑 高瞻远瞩 肃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根据语境庄严崇高,所以用“不苟言笑”;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根据语境是自上而下的讲话,所以用“高屋建瓴”较为合适;肃静,严肃而安静。肃穆,一般是指气氛庄重,极少指人的态度。根据语境用“肃穆”较为合适。故答案选B。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 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 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 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 A. ③②①⑥④⑤ B. ③⑥④②①⑤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⑥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上下文的顺序照应、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根据文意的理解先看出之前语段内容是介绍景物的,所以不难发现是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为领起句。所以可以排除AB选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中间总结句应该是⑥,对以上景物进行总结,所以不能紧接着是⑥,所以可以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C。
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 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唐·陈陶) 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唐·李商隐) C. 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 D.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
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故答案选D。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
B.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
C. 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 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得当等。选项B,笑纳:套语,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是自己接受别人礼物。选项C,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此处语境是我帮助别人。选项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