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初一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教案设计
例4、当a>0时,∣2a∣= , 当a>1时,∣a-1∣= , 当a<1时,∣a-1∣= . 学生练习:书本P14,P15练习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引导同学们一起看书P16页内容.得到: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如:1 0,0 -1,1 -1,-1 -2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点评)
学生练习: ①= ,= ②③④⑧
②当a= 时,∣a∣=a;当=a= 时,∣a∣=-a. ③∣a∣一定是正数吗?它是什么数? ④绝对值大于4且不大于9的整数有哪些? ⑤若∣a∣=1,∣b∣=2,则a+b=
⑥如果a=b,则∣a∣=∣b∣对不对?⑦如果∣a∣=∣b∣,则a=b对不对? ⑦若∣a∣+∣b-1∣=0,求a-b ⑧计算
五、布置作业:P18:4、5、9、10及《当堂反馈》 教后反思
1.3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过程建立初步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数感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为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难点:通过实例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
★ 教学准备
小黑板
★预习导学
一、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二、有理数加法,那么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加数会出现哪几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分类,得到本节课需要的分类情况 2、提问有理数相加会出现的哪几种情况,从而导入新课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由学生阅读课本P19关于净胜球问题
2、直接询问+1与-1之间的关系,并讨论+4和-4相加会产生什么结果 3、演示方框图表现(-5)+(-3)、5+(-3)、(-5)+3这几种情况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1、由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结论
2、提示利用数轴也可以表示有理数相加情况教师引导,提示得到有理数加法法则(1)
3、提问这课主要研究什么样两数相加,能否根据法则(1)说明问题最后出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4、依次出示引例分类说明有理数加法法则 5、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字母表示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P22例1 让学生完成例1(由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归纳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P22例2教师题问4:1说明什么由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然后班内交流 3、拓展
例3 计算:(1)(+42)+(-58) (2)(+
)+(-)
(3)(+9)+(-7.39) (4)(-4.75)+(+5.75)
分析:本题都是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关键的符号,并是判断两数绝对值哪一个大,从而确定和的符号以及谁的绝对值减去谁的绝对值。 例4 计算:(1)(-51)+(-37) (2)(+13)+(-19)
(3)(-2)+5 (4)(-4.25)+(+2)
由学生自已练习,教师巡视,对基础差的进行点拨,最后班内交流 4、进行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1、由学生练习P22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课作P29习题1.3 六、教后反思
1.3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能熟练运用律简化运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运算律,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复杂问题能探索解决问题和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途径,并解释其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过程中学生归纳,概括,描述,交流等能力考察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二、难点:理解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教学准备
小黑板
★预习导学
一、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 二、计算下列各题
(1)(-5.5)+(-2.5) (2)()+
(3)(★教学过程
)+(- ) (4)(-5.81)+6.31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 回忆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并在运算中注意什么?(由学生回答)
2) 学生练习(1)(-8)+(-9) (2)(-9)+(-8)
这两个算式说明什么?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出示三个加数的练习
(1)[7+(-8)+(-9)] (2)7+[(-8)+(-9)] 这两个算式又说明了什么?(由学生回答) 2、学习运算律的目的是什么?并出示例3 例3计算:16+(-25)+24+(-35)
由学生分析思考,计算,计算后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说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及自已的看法
3、最后教师归纳,本题的解法先把正、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然后再做一次加法,计算出结果较为简单。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1、例3、
2、P23例4,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并阅读课本上两种解法思考问题 (1)“每袋标准重量90千克”与所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2)“把标准质量与每袋的质量之差的值”得到一组新数,超过标准时用正数,不足时用负表示,从而得到的这组新数与所问问题有什么样关系。
(3)比较两种解法优缺点(四人一组讨论,组内交流,最后班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7)+(+)+(-5.3)+(+5)+(-7)+(+0.3)+(+9)+(+4)+(-15)+(-4)
分析:通过全面观察式子的特点,发现加数中,有
的互为相反数,有的几个数相加得零,这时比采用把正、负数分别相加的方法简单 (2)应用简便运算
(1)(-)+(-33)+(-0.25)+(+2)+(+)+(+33)+(-2)
(2)(+66.32)+(-44.32)+(-66
(3)计算:
(4)(用拆项法)
)+(+44.32)
小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3)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 (4)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学生自行练习,二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