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7:56:46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 , 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重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些前拱后倾。背部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褶皱。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1)第①段中划线句,说“扁担好像钢板”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文中第①②④段有三处加点的“我能行”,请你默读体会,写出这三处分别表现了说话人物怎样的情感。 第①段: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

(3)细读第④段中的划线句,这段对于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 (4)以下对于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记叙“我”三次与父亲一起抬担子的情境,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B. 文章按照“我”的成长历程来安排三个场景,主要表现 “我”有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C. 文章多次写 “我”抬担子的疼痛,从侧面反映父亲承担家庭重担的艰难和不容易。 D. 文章结尾 “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既写父亲带着“我”抬担子,也写父亲教会“我”做人。 【答案】 (1)强调了扁担的坚硬,表现了由扁担传递来的压力所带来的疼痛之强烈。

(2)“我”理解父亲的辛劳,想尽力为父亲分担重负的心理。;父亲很辛苦,但不希望儿子担心自己,以这句话来宽慰儿子。;父亲虽然老了,但多年来承担重担已经成为习惯,同时为儿子的长大懂事而感到欣慰。

(3)这一段写了父亲被上骨骼的形状和背部肌肉的松弛,表现出父亲的年老,也反映了他一生劳动的辛勤和艰苦。这段描写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4)B

【解析】【分析】(1)此句可从修辞角度赏析,“扁担好像钢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粗糙的扁担”比成“钢板”,突出了扁担的坚硬,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幼年时与父抬担子扁担硌得“我”嫩小的肩辣疼辣疼的感觉。

(2)要结合语境解答,第一处出现在第一段,是“我”说的话,那是“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和父亲一块干活,理解到父亲的辛艰辛,肩嫩不言痛,希望为父亲分担重担。第二处出现在第二段,成年的“我”和父亲一块干活,父亲虽日渐衰老,却为了不让“我”担心他的身体及生活,不影响“我”的学业,年迈不言累,以此来宽慰儿子。第三处出现在第四段,父亲虽已力不从心,但多年来呵护儿子、不辍劳作已称为习惯。所以面对儿子还是强调“我能行”。

(3)第四段划线句子是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好像是一个特写镜头,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弧形,背部的肌肉有点松驰。一方面写出父亲的衰老,另一方面这是父亲长年累月辛勤劳作的写照,表达“我”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心疼。

(4)B. 文章按照“我”的成长历程来安排三个场景,主要表现父亲有吃苦耐劳的好品质。故选B。 故答案为:⑴强调了扁担的坚硬,表现了由扁担传递来的压力所带来的疼痛之强烈;

⑵”我”理解父亲的辛劳,想尽力为父亲分担重负的心理;父亲很辛苦,但不希望儿子担心自己,以这句话来宽慰儿子;父亲虽然老了,但多年来承担重担已经成为习惯,同时为儿子的长大懂事而感到欣慰;

⑶“我”理解父亲的辛劳,想尽力为父亲分担重负的心理;父亲很辛苦,但不希望儿子担心自己,以这句话来宽慰儿子;父亲虽然老了,但多年来承担重担已经成为习惯,同时为儿子的长大懂事而感到欣慰; ⑷B。

【点评】⑴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格式: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⑵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⑶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心里的文字

①这是一场教育学考试,是一场事关老师们切身利益的考试,因为只有拿到考试合格证,才有资格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

②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左顾右盼一阵后,开始慌乱地看着我,又捋起袖子看了看表。

③看上去,她是要有所行动了!

④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怎么能自己考试作弊呢?我最看不起这样的老师了。 ⑤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东张西望一阵后,紧张的伸开了自己的左手。

⑥我几大步跨到了中年女人面前,威严地朝她伸出手,示意她把手心里的“字条”给我。 ⑦女人慌乱而茫然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像一只被猛兽突然捉住的小羊羔。我心里闪过一丝同情,可片刻即逝——对待这样的老师,必须坚持正义。

⑧女人没给我“字条”,只是重新攥紧了手掌,无辜地看着我。我突然讨厌起她的装模作样来,于是再次骨之地伸出手,示意她快点“缴械”。女人依旧一副与她无关的表情,没理睬我,又开始埋头答题。

⑨我感觉到自己收到了挑衅,终于怒火中烧。女人见我真生气了,顺从地摊开了她的左手掌。 ⑩我终于看清了那些文字。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是泪水——感动的泪水顺颊而下。 ?那些文字是这样的:给张哥买胃药,两盒;给苏成带英语磁带;10点30分,李乐开始手术,我必须赶到;12点给刘民的父亲打电话,汇报他的学习情况。

?我没能看下去,只哽咽着附在她耳边轻声说:老师,对不起,您慢慢考,打扰了!女人朝我笑笑,那笑里满是疲惫 , 却又满是温暖。

?10月20分,女人提前交卷了,因为10点30分,他的学生要手术了。 (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文章第一段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同情——________——生气——________

(4)第?段画线句子中“疲惫”和“温暖”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 (1)“我”在一场教育考试的监考中以为抓到一位女老师“作弊”,后来发现是一场误会,并被老师对学生的爱深深感动。

(2)为下文写我怀疑女老师舞弊作铺垫;与女老师考试时心神不宁和提前交卷对比,反衬出老师的

伟大而无私的爱心。 (3)怀疑;讨厌;感动

(4)不矛盾。“疲惫”是由于女老师既要忙于教学和复习迎考,又要为学生们操心劳碌而显得疲惫不堪;“温暖”是由于女老师富有爱心、待人随和,笑起来使人觉得温暖。

(5)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对中年妇女紧张慌乱的神情举止描写为下文“我”以为她作弊作铺垫。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我”监考时误以为女老师“作弊”并被这位老师关心学生的举动所感动的事件。

(2)第①段“这是一场教育学考试,是一场事关老师们切身利益的考试,因为只有拿到考试合格证,才有资格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一句,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我”怀疑女老师舞弊蓄势,使“我”的怀疑变得顺理成章。从内容上看,与女老师考试时心神不宁和提前交卷形成反差,这么重要的考试,这位老师却要提前交卷,突出了这位女老师的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3)由文中“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怎么能自己考试作弊呢”的叙述写出了作者开始时的怀疑,之后“我心里闪过一丝同情,可片刻即逝”“我突然讨厌起她的装模作样来”“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挑衅,终于怒火中烧”“只哽咽着附在她的耳边轻声说:‘老师,对不起’”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感情由“同情”到“讨厌”,再从“发怒”到“感动”的过程。

(4)此句描述的情景发生在作者看到中年女人手心的字之后,根据字的内容可知,中年女人要为学生操心许多事,即使在考试时她仍然在挂念自己的学生,所以,这里的“疲惫”指女教师为学生不停操劳、为工作不辞辛苦而非常疲乏的情态。中年女人为学生操劳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作者感动,在作者道歉后,中年女人因作者的理解而欣慰,若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又可指女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的深刻感受。所以“疲惫”和“温暖”不矛盾。

(5) “女人慌乱而茫然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像一只被猛兽突然捉住的小羊羔”运用了典型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从内容上看,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妇女紧张慌乱的神情与心理。从结构上看,为下文“我”以为她作弊蓄势,由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我”在一场教育考试的监考中以为抓到一位女老师“作弊”,后来发现是一场误会,并被老师对学生的爱深深感动;

⑵为下文写我怀疑女老师舞弊作铺垫;与女老师考试时心神不宁和提前交卷对比,反衬出老师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心; ⑶怀疑;讨厌;感动;

⑷不矛盾。“疲惫”是由于女老师既要忙于教学和复习迎考,又要为学生们操心劳碌而显得疲惫不堪;“温暖”是由于女老师富有爱心、待人随和,笑起来使人觉得温暖;

⑸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对中年妇女紧张慌乱的神情举止描写为下文“我”以为她作弊作铺垫。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等。概括要全面,语言本题考查首段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⑵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

中心等要简洁;

⑶本题考查情感的梳理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按题目的提示从相关情节中筛选出表达“我”情感的词语作答;

⑷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分析理解;

⑸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 , 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重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