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口译》课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口译既涉及到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对商务专业知识的运用有着很高的要求,是两种能力融合的集中体现。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的,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口译课程的探讨必将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实践与研究
1.引言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700余所本科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数量达到了500多所。”(王立非,2007)同时,高职类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数量比本科院校的多。2007年3月教育部批准了商务英语专业为正式的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类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把商务英语列入四个英语专业目录之一。(刘黛琳,2006)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和规模正逼近传统的英语专业。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这样一个新兴专业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发生了变革,毫无疑问,新时期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就成了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根据调研了解到,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口译》课程成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黑龙江大学,2006),很多设有商务英语专业院校开设《口译》课程,但是“对口译教学法的研究则很少涉及”(吕国军,2001),因此,对《口译》课程的研究与探讨就显得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口译》课程不仅是商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仲伟合,2006),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并熟悉商务口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学会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好该门课程,学生能独立承担社会非常需要的口译工作,完成商务谈判,招商引资和广告宣传等商务活动,为毕业之后从事涉外经济活动,承担各种商务活动中英汉和汉英口译工作,走向职业口译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人把学生口译能力看成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门面课,颇有些道理。
2.《口译》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着课程教学模式服从于培养目标的原则,具体地来讲《,口译》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服从于提高学生口译表达能力,很好完成口译工作任务为最终目标。“口译要求学生口齿清楚、吐字干脆、音调准确、择词得当、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梅德明,2004)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Preparing(译前准备)包括语言技能(Skills)、背景知识(Knowledge)、专业词汇(Vocabulary)和文化意识(Culture)等四方面的准备。第二阶段Performing(现场口译)是口译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和阶段,围绕解码听入listening decoding)、短期记忆(memorizing with note taking)、编码输出(encoding output)和任务协调(coordinating)四项译员任务展开口译具体技巧的介绍和现场口译训练。(刘宓庆,2004)第三阶段Packaging(译后总结)是对学生课程学习和技巧掌握的评价和总结阶段,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口译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该课程一般为学年课,周学时2,每个主题单元安排4~6学时。课堂教学适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解商务口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创造和充分利用口译模拟现场给学生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课前和课后,要求学生多种方式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扩大词汇量,自觉进行口译技巧练习。鼓励学生多参与商务谈判、商务陪同、招商引资、产品推介等真实的商务口译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口译学习
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口译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模拟实践,有意识和准备地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的商务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对口译基本理论和具体程序的熟悉和了解。
3.1口译课堂教学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3P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步骤地把握和程序的设计,现就以一个单元为例详细地说明如下。
1)译前准备(Preparing)。关于本单元的口译理论技巧进行适当的讲解,有针对性地设计几个讨论题和练习,突出口译技巧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注意讲授单元主题所设计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适度的检查,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根据单元主题所涉及的词汇特别是短语有目的地进行译前热身,进行英译中或汉译英短语的互译,为后面的现场口译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根据单元主题挑选出5~10个典型句子进行汉英和英汉互译的练习,为后续的现场口译热好身,打好基础。
2)现场口译Performing)。从课文中挑选一段让学生去听,并要求运用笔记记录(decoding note taking)的技巧记录段落的要点、关键词和语句,进行口译笔记的训练;采用复述(memorizing text retelling)的方法再次听同一个段落,让学生修正自己的笔记,补充一些细节。根据笔记及记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段落的大意,当然以准确性为标准,将原语信息用目标语重新表达出来,来实现目标语的信息重组(encoding message reconstructing)。完成上述步骤后,老师再选另外一段课文继续让学生听,听完后让学生遵循记笔记、信息重组的程序完成解码、记忆和编码三个步骤,实现将原文信息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课堂教学目的。
3)课后评价(Packaging)。完成听课文、做笔记和现场口译,老师引导学生对口译的结果进行评议。评议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这样,不仅被评议的同学对自己口译质量心知肚明,同时对其他同学有着借鉴和提醒的作用,评议的标准可以从学生的Delivery(表达)、Language(语言)、Coherence(连贯性)以及Loyalty(信息忠实)四方面对学生译员的口译水平进行评议。详见如下:
Peer Assessment(A=优秀B=良好C=中等D=及格) 1)Delivery(表达) A B C D Articulation and intonation□□□□
Irritating outburst and exaggerated fillers□□□□ Excessive repairs and unfinished sentences□□□□ Voice(pleasant and convincing)□□□□ 2)Language(语言)
Irritating mispronunciation□□□□
Significant grammatical mistakes□□□□ Expressions(idiomatic and native)□□□□ 3)Coherence(连贯性)
Abrupt eginnings and endings□□□□ Incoherent performance□□□□
Message(coherent and logical)□□□□ 4)Loyalty(忠实)
Significant omissions□□□□
Unjustified changes and additions□□□□
学生在完成课堂口译后,对自己的口译表现进行意见反馈,反馈意见来自于同学们或组员的评价。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口译表现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2口译课程改革实验结果
本着口译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实现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分别在我校英语041和052班(商务英语)进行了实验,英语041班为一个比较的对象,英语052班为新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模式的效果,实验的对象为两个正常班级的口译课程,实验的项目涵盖口译课程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使用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商务现场口译》,实验方式用新的教学模式,把课程设计程序和步骤有机地结合起来。口译能力主要分为5项,每项20分,综合技能为100分。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数据,考试得分均为班级各项能力实际平均得分(见下表)。 口译实验项目能力构成 听力理解技能(20分) 记忆记录技能(20分) 口译翻译技巧(20分) 表达交流水平(20分) 商务知识面拓展(20分) 综合技能合计(100分) 041班考试得分 15 13.7 14.5 14.1 15.6 72.9 052班考试得分 16.8 15.2 16.5 17.3 16.7 82.5 实验结果(提高幅度) 12% 10.9% 13.7% 22.7% 7.1% 13.17%
3.3口译课程改革实验结果分析
由上表5项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新的口译教学模式比改革前,在分项能力得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口译翻译技巧和表达交流水平方面提高的幅度比较大,效果明显。因此,新的口译教学模式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学生口译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口译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
口译课程课后总结和下一主题单元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所说的课下功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课后作业可以概括为:(1)模拟练习(Simulation Exercises)。将学生分成34人小组,根据单元提供的具体商务场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场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操练,其他同学组成的小组根据评估表中的具体项目进行评价。(2)词汇扩展(Vocabulary Development)。要求学生预习下一单元的商务场景相关词汇和基本句型,在巩固英语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下一单元主题内容并积累词汇和句型,以实现更有效的交流,提高口译能力为课堂教学最终目的。
(3)口译实践和自我评价(Interpreting Practice and Self-assessment)。把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典型句型,或把一篇短文布置成小组或笔头作业,以便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口译练习和实践机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检测自己对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口译技巧,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短语口译,句子口译、课文口译和模拟练习中的口译表现情况,可参照3.1.3)Peer Assessment的评议方法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提出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5.口译课程的教学评价和效果
在口译课程教学中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宏观上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不同时段滚动式考核。成绩的最终确定依据学生成绩夹中的平时课堂成绩(含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讨论和课堂活动)、课外作业、平时测试和实践、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期末可以采用模拟实践考核方式进行。建立对学生
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同学评价与个人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建机制,使整个评价更加公正,更加科学。
6.结束语
口译是商务英语专业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必修课,随着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日益突现,口译课程成为学习商务知识,掌握商务沟通技能,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对这门课程的探讨与研究期待着更多的同行们发表建设性的意见,使得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逐步走上更加科学的路子。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全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调查报告[Z].2006.8
[2]刘黛林.在教育部高职高专类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6. [3]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4.94.
[4]吕国军.口译技能训练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大纲[J].中国翻译,2001,(6):53-55. [5]梅德明.英语口译实务(三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6]王立非.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7]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