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规程 本规程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度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质函〔2015〕195号)文批准立项,计划编号为第167项。后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推荐性地方标准集中复审结论通告》(质办﹝2016﹞45号)文确认复审立项,编号为第147项。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 合肥市屯溪路528号 东南大学 标准起草人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电话 任务来源 (项目计划号) 负责起草单位 单位地址 参与起草单位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本规程由安徽省公路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并担负标准起草工作。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和东南大学成立了编制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及进行规程制订编写工作。 标准起草过程: 1、2017年5月成立规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能和任务; 2、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收集我省及国内其他省市关于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置方面的标准、资料等,完成了规程编制工作大纲编写,并对大纲进行了内部审查; 3、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组织成员对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明确区域特点、路面结构组合以及早期病害形式,分析早期病害关键成因并进行分级。在对常规病害检测与处治技术在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技术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的病害检测技术,并综合早期病害的分类分级,提出适用于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况评定方法与标准。在对常规病害检测与处治技术在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技术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进一步研究和提出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关键处治方法; 4、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完善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要求完成了标准文本第一稿编写工作; 5、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编制组对第一稿规程文本进行了集体讨论审查,并根据内部审查意见完成了第一次全面修改,形成第二稿文本。2018年7月,安徽省公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第二稿文本进行了审查,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规程编制组结合专家组审查意见,就下步修改方向和落实专家组修改建议进行了讨论确定,随后,规程编制组根据会议精神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形成第三稿文本,并对第三稿文本组织进行了逐条讨论,至2018年8月中旬完成了规程全部内容的讨论定稿,并同步完成了内容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设施,是农民出行的主要途径,充当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毛细血管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公路总量不断攀升,结构持续优化,管理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附属设施不健全、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以及欠养、失养情况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对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养护提出了新要求。 2015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应“以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耐久为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地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十三五”重点任务中指出应“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地方标准。”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推进养护规范化”,“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养护作业标准化框架体系,建立健全养护技术标准、规程和技术指南”等发展目标与任务。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官,到2020年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2017年1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安徽省“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要求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的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2017年3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建立适应各区域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水平。” 由此可见,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建设与养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病害防治与处治工作的标准化势在必行。制订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规程,作为行业养护部门进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南,可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维护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公路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安徽省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作为建设、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单位开展工程项目验收评价等工作的依据。 意义: 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目标,深入贯彻 “十三五”规划体系中对于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发展要求,推进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对于全面提升我省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的管理与养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规程的编制,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材料、气候与环境、早期病害状况进行调研,明确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面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路面早期病害形式的成因与破坏机理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适用的关键处治技术,为农村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与处治工作提供全面指导。开展本地方标准的编制意义主要有: 1、填补了安徽省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方面的技术空白; 2、为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基层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为具体养护方案的制定、病害处治技术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农村公路的施工标准化建设; 3、有利于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农村公路的养护维修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公路工程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最终形成我国农村公路的病害防护与治理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根据我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标准化的实际需要,制订《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规程》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编制规则。本规程主要对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充分考虑了我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材料、气候与环境、早期病害状况等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指标科学,技术先进,管理可行。 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主要条款的说明: 本标准主要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路面早期病害类型与分级、路面状况评定方法与标准、路面病害处治、附录及条文说明组成。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类型与分级,提出了适用的路况评定方法、标准与路面病害处治技术措施。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处治的施工标准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列出了本标准中引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3、术语和定义:主要对本标准中涉及的且在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中未进行定义的术语进行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