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54:34

化学实验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萃取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萃取是一种化学变化 B.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它属于有机物

C. 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终于获得成功,说明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D. 现代化学分析测试能确定青蒿素中的C、H、O三种元素 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 B. 未使用完的白磷要收集起来,并重新放入水中

C. 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3. 在实验室,称取一定量的粗盐经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可得到较纯净的食盐。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

4.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 B. 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

C. Cu粉(Zn粉):过量盐酸 D. CO2(O2):灼热的铜网

5. 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③⑤⑥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6. 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① 通入足量Cl2 ② 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 ③ 加CCl4振荡 ④ 用分液漏斗分液 ⑤ 过滤

1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⑤①③④ C. ①③⑤②④ D. ②①③⑤④

7. 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① Na2CO3、NaHCO3、Ca(OH)2 ② NaHCO3、HCl ③ NaAlO2、NaHSO4 ④ NaOH、AlCl3 ⑤ Na2CO3、HNO3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8. 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l2、K2SO4、CaCO3、NaOH、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aCl2、CaCO3一定存在,NaOH可能存在 B. K2SO4、CuSO4一定不存在

C. K2SO4、NaOH、CaCO3、BaCl2一定存在,CuSO4可能存在 D. C为单一溶质溶液

9.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 观察氯化钠溶液没有颜色

B.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C.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 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 10.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Mg(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B. 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2-

C.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4

D. 先滴加石蕊试液,后滴加BaCl2溶液,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11. 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气体体积变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B. 一定有N2、HCl和CO

C. 一定存在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D. 一定有N2和HCl,一定没有CO 12.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振荡后静置,溶液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B.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2

C. 装置③可用于制取蒸馏水

D. 装置④ b口进气可收集H2、CO2等气体 二、 填空题

13. Ⅰ. 现有以下物质:

① NaCl晶体 ② 液态SO3 ③ 液态的醋酸 ④ 汞 ⑤ BaSO4固体 ⑥ 纯蔗糖(C12H22O11) ⑦ 酒精(C2H5OH) ⑧ 熔化的KNO3

(1)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 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Ⅱ.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在横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 (3) BaCl2;NaCl;K2CO3____________。 (4) CaCl2;NaNO3;H2SO4____________。

Ⅲ.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加热分解、加入化学试剂等。填写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应采用的方法。

(5) 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6) 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7) 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除去。

(8)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1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若贮有氯气的钢瓶损坏,造成氯气泄露,在场人员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外,其他人员应____________(填字母)。

A. 向低洼处转移 B. 向地势高处转移 C. 原地不动

(2) 装置中通入Cl2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述装置烧杯中盛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Fe在Cl2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的烟,要检验其溶液中是否存在Fe,可向其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先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结果观察不到此现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1)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2) 取最后一滴洗涤液,往其中滴加原试剂,看现象 (3) 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沉淀剂,看是否有沉淀 2.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3. ① 被萃取物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原溶剂 ②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苯、汽油、四氯化碳

a. 查漏 b. 装液 c. 振荡 d. 静置

4. 防爆沸 处于支管口处 冷水从低往高处 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

5. ① 容量瓶 ② 托盘天平 量筒 ③ 烧杯 ④ 玻璃棒 ⑤ 胶头滴管

6. 计算 称量或量取 溶解 转移 洗涤 定容 摇匀 7. 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到 标准比色卡

8. 铂丝蘸盐酸溶液 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 黄色 蓝色钴玻璃呈紫色

9. (1)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且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加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3) 先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沉淀上滴加稀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4) 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有白色沉淀

(5) ① 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入氯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② 滴加碱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又迅速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 (6) ① 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② 滴加碱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10. (1)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2)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 变蓝 [知能演练]

1. A 解析:萃取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它属于有机物,B项正确;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终于获得成功,这说明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C项正确;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青蒿素中的C、H、O三种元素,D项正确。

2. C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防止酸液溅出伤人,A项正确;未使用完的白磷要收集起来,并重新放入水中,防止白磷自燃,引起火灾,B项正确;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防止污染药品,与实验安全无关,C项错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受热与氧气发生爆炸,D项正确。

3. C 解析: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符合左物右码的原则,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A项正确;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B项正确;过滤时未用玻璃棒引流,C项错误;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D项正确。

4. B 解析:K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KNO3,可除去杂质,A项正确;碳酸钙溶于盐酸,应加水然后过滤,B项错误;锌与盐酸反应,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可用盐酸除杂,C项正确;氧气与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用于除杂,D项正确。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萃取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萃取是一种化学变化 B.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它属于有机物 C. 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终于获得成功,说明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D. 现代化学分析测试能确定青蒿素中的C、H、O三种元素 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 B. 未使用完的白磷要收集起来,并重新放入水中 C. 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