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
课型:精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第一首古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朗读第二首古诗,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扑蝴蝶的快乐。
2.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准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PPT、生字卡片、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 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古诗两首》
课型:精读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4.会认 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6.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品味诗句蕴藏的意境。 教学用具:PPT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需要我们留心观察,才会发现它的踪迹。细心的你在春天里还发现了什么新变化?(学生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来说。)
2、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也非常喜欢春天,描写了很多有关春天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看看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品味入境 (一)知诗人
1、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草》,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的。对于白居易,你都有哪些了解,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唐代诗人,写过《咏柳》等,生背出故事。)
2、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一些外,老师还想跟同学们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原来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今天咱们学的《草》是诗的前半部分。 (二)读诗文
1.师先范读,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指名读)
3.齐读。
5.男生、女生赛读。 (三)明诗意,入诗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那老师想让同学们观察这一副图,原野上的草怎么样?(出示PPT)当时白居易就是这样的感受,就用“离离”来表达自己眼前那辽阔、繁茂的野草,离离指的就是野草茂盛的样子。先指名读(2,3个学生),再把这一句齐读一遍。
白居易看到了原野上繁茂的野草,联想到了一年四季中草的不同(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随文识:枯(枯:枯萎)荣(荣:茂盛)]所以从这我们能发现枯和荣是一对反义词。在这一年里经历了从茂盛到枯荣,年年循环,生生不息。这也就是“一岁一枯荣”。白居易用这句话写出了一年中草的变化,岁就是一年的意思。(那我们小组赛读这一句,再一起把这一句诗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2)这生生不息的小草即使被火烧完,看这图,剩下这光秃秃的枝干,但是只要来年春风一来,小草又能重获新生,这两幅图对应??现在同桌互读,那我们把最后一句读一遍。我们再把这首诗齐背一遍。
(3)学完这首诗,大家觉得小草具有怎样的特征?(顽强)这首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后两句更让人感受到了小草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再把这一首诗齐读一遍,再次到大草原去领会野草生机勃勃的风采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
(5)悟情:小草的生命力这么顽强,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三.实践活动,拓展升华。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有说过我们这节课学习这首诗其实只是原诗的前半部分,那我们再把后半部分学学,看看作者接下去又写了什么?我们先齐读一遍。 2.交流和积累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板书设计: 草 [唐]·贺知章
枯 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生命力顽强
2《古诗两首》
课型:精读 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2、会写 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品味诗句蕴藏的意境。 教学用具:PPT 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体会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现在让我们在一起齐背一遍。
2.这节课我们要接下来学习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题目)[随文识:宿(过夜)、徐(姓氏)] 二、朗读感悟,品味入境 (一)知诗人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杨万里)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师介绍写作背景:杨万里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自然景象别有风趣。 (二)读诗文。
1.下面就请4个小老师来读读,大家听听他们读的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字音。
3.齐读。
5.男生、女生赛读。 (三)明诗意,入诗境
1.看图,稀疏的篱笆掩映着一条幽深的小径,请你读出对应的诗句。(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指名读。[随文识:篱(篱落:篱笆)疏(疏疏:稀稀拉拉,不密的样子)]
2.看,枝头的春花已经凋落了,绿叶初长,还没成阴,请你读出对应的诗句。(出示“树头花落未成阴”)[随文识:未]
3.图中的孩子在做什么?读出相关的诗句。(出示“儿童急走追黄蝶”) 4.他追到了吗?读出相关的诗句。(出示“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天真的儿童在追捕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进黄灿灿的菜花丛中,蝶似花,花似蝶,所以找不到那只蝴蝶了。)这蝴蝶就像和小孩捉迷藏一样,就是不让他捉到,多有趣呀!小男孩追蝴蝶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高兴又着急。)你现在就是那个小男孩,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你的心情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节奏。
篱落| 疏疏︱一径|深,树头| 花落 | 未| 成阴。 儿童| 急走︱追|黄蝶,飞入| 菜花︱无处|寻。 (四)悟诗情
⑴诗中前两句描写宁静的景物画面,充满了春的气息,后两句写出了儿童捕蝶的有趣画面,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你们喜欢这幅春天的图画吗?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1.作业布置
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插图,自己编一个小故事。(要注意人物的动作,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 树阴 追黄蝶 无处寻
静 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