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3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7:18:07

B.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则尽其天年 ..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显荣于身后 ..

D.是以蓼洲周公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不能容于远近 B.大阉亦逡巡畏义 ...C.安能屈豪杰之流 D.人皆得以隶使之 ..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

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

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再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八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乾侯。鲁昭公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略有改动) 注 ①赐:子贡,姓端木,名赐。②禘:dì,古代祭祀名。③二八:古代舞制,天子八佾(舞时八人一行,谓之一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鲁本诸侯,礼当用六佾,今只用二佾,其余四佾为季氏占有。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 让:责备 .

B.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 报:禀告 .C.公怒,不审 审:详察 .D.遂起甲以往 甲:盔甲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B.吴人焉敢攻吾邑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因侵郈氏之宫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而不知仲、叔氏之恐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属于不能“察微”而导致的后果的一组是(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戏而伤卑梁之处女 ③吴、楚以此大隆 ④因侵郈氏之宫,而益其宅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乾侯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见微知著,能从细微的事件中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他否定了子贡的做法,肯定了子路的做法。

B.卑梁人与吴人不能正确处理两女子误伤的小事而引发两国之争,最终楚国大败。可见,再微小的事,如不能预见后果并及时加以控制,也会演变为灾难。

C.文中第二段引用《孝经》的目的是说明国君治国也应从“孝”这样的身边小事做起,否则,就不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D.面对季氏与郈氏之争,鲁昭公不加详察,不顾后果,轻率处理,以致季、仲、叔群起而攻,三家合一,自己出逃异国,客死他乡。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3 必修三(一)

知识整合

1.①机会/有时,间或 ②追究,查办/握 ③接近于/危险 ④比较/看,观察 ⑤治理得好/治理 ⑥代替/容易/改变 ⑦授官/整治 ⑧通“矣”/太,极/停止 ⑨请示/申告 ⑩诚

11互相/偏指一方,他 心/如果 ○

2.①连词,就/连词,却 ②副词,表婉商,还是/副词,表反问,难道/副词,表推测,大概/副词,表肯定,一定

3.①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句式:被动句。

②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句式:判断句。

③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 句式:宾语前置句。 重点突破

1.①除 拜 迁 ②若 使 苟 诚 向 如

而 ③已而 既而 未几 ④a.遽 b.即 c.立 d.即 2.(1)①“死” ②“害” ③“首” ④“车”

(2)①④⑤⑥属偏义复词,偏指“入”、“园”、“贼”、“仇”。

3.①敬:慎 ②简:选择 ③效:献出 ④逸豫:安逸享乐 ⑤弥:更加 ⑥诡:非形容词“诡秘”义,而是动词“隐蔽”义 ⑦腰:腰佩

迁移练习 ①利用“讲”可推知“课”,讲授;②利用“周”(周济)可知“振”通“赈”,赈济;③利用“尽”可推知“殚”,用尽;④利用“胜”可推知“举”,尽;⑤利用“诵”可推知“歌”,朗诵;⑥利用“用”可推知“以”,任用;⑦利用“亡”字可推知“北”,逃亡、溃败的士兵。

随堂训练

1.D [A项“出入”偏义于“入”。B项“往来”偏义于“往”。C项“国家”偏义于“国”。]

2.译文:三次被罢免职务,也没有恼怒的脸色。

推断方法:此句的对称句是“令尹子兰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可知是“罢免”意;“喜”与“愠”对应,可知为“恼怒”意。这也叫对称推断,不过语意相反。

巩固提升

1.C [除:整治。]

2.B [①从属二主;③治理得好,天下太平;④美好,福祉;⑥轻视。]

3.B [B项以:凭借??身份。A项“所”字结构,“所寓”作“舍”的定语/助词,与“为”组成被动结构。C项向/在。D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称代词,他们。]

4.B [替、给,介词。]

5.D [D项哪里/于之;A项虽然;B项来,目的连词;C项承接连词。]

6.(1)①它的,人称代词 ②那些,指示代词 ③他们的,人称代词 ④自己的,人称代词 ⑤难道,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⑥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⑦还是,表婉商的语气副词

A.一般在动词后名词前 B.放在句首,且为问句 C.放在主谓之间 D.连用,一般在选择问句中

(2)①相同。都是人称代词,他的(它的) ②不同。前为代词,这些;后为代词,自己内心的 ③不同。前为人称代词,当地的;后为语气副词,表期望

7.①被动句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定语后置句 ④宾语前置 ⑤介宾短语后置句 ⑥介宾短语后置句 ⑦否定判断句 ⑧判断句

8.①取道,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像对待奴仆那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③修墓,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远近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⑤安适的环境,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⑥使??灭亡,使动用法 ⑦居于??之下,名词活用为动词 ⑧恩惠,动词活用为名词

9.①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它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

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解析 “鄙”活用为动词,“焉”、“陪”为关键词。 ②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解析 “敝”、“与”、“武”、“其”为关键词,前三个并列分句均为否定判断句。 ③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解析 “谬赏”、“滥刑”、“因”为关键词。 10.B [杜:塞、闭。]

11.D [D项介词,因、因为/同“而”,表并列。]

12.B [A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使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

13.(1)(周公的)忠义显扬于朝廷,赠赐的官爵谥号美好,在死后享受到荣耀。

(2)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屈身下拜,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惋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14.C [A项辞让;B项报复;D项甲士,士兵。]

15.D [D项两个“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对于/介词,从;B项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经由。]

16.B [①是孔子得出结论的依据,②是事情的起因,④是季氏的行为。] 17.C [引用的目的是强调国君善“察微”的重要性。]

18.(1)孔子能依据细微之事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很远。 (2)物丰却不外溢,这是能够长期保持富足的办法。

(3)不了解人心,地位即便尊贵,对安定(安本)又有什么益处呢? 参考译文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辞让,不领取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去赎人了。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对品行并没有损害;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依据细微之事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很远。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与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一起在边境上采桑叶,嬉戏时,吴国的姑娘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应对很不恭敬,卑梁人很恼怒,杀死了那个吴国人就离开了。吴国人去报复,把那个楚国人全家都杀死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他发兵反攻吴国,把老的小的全都杀死了。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以后大怒,派人率兵侵犯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克并夷为平地后离开。吴国、楚国因此展开大战。吴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跟楚国军队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俘虏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夏啮。又回师攻打郢都,俘获了荆平王的夫人,把她带回吴国,这实际上还是鸡父之战的继续。凡是要守住国家,最重要的是知道事情的起因,其次是知道事情的结局,再次是知道事情的发展过程。这三样都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孝经》上说:“位高却不倾危,凭此就能够长期保持尊贵;物丰却不外溢,这是能够长期保持富足的办法;富足尊贵不离身,然后才能保住国家,并使人民和谐。”楚王不能做到这些。

鲁国的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的鸡没有斗胜,季平子很生气,于是侵占郈氏的宫室,扩建自己的住宅。郈昭伯非常恼怒,就在昭公面前诋毁季氏,说:“在襄公之庙举行大祭的时候,跳舞的仅有十六人而已,其余的人都到季家去跳舞了。季家的舞乐人数超过规格,他目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则尽其天年 ..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显荣于身后 ..D.是以蓼洲周公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不能容于远近 B.大阉亦逡巡畏义 ...C.安能屈豪杰之流 D.人皆得以隶使之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