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戏剧欣赏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个人关于潮剧衰落的小观点
学 院: 电气信息学院 学 系: 计算机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名称: 古代戏剧欣赏 学生姓名: 林源鑫 学 号: 2010052707 指导教师: 李亦非
2012 年 6 月 2 日
个人关于潮剧衰落的小观点
个人关于潮剧衰落的小观点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潮剧表演艺术濒
临灭亡,潮剧的衰落已经引起高度关注,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的特色在于潮味,重唱调,重唱工,重音质。所以,唱是潮剧最基本的部分。然而潮剧衰落由多反面因素所造成,包括客观因素,其他艺术文化的冲击因素,艺术本身走向庸俗化因素,媒介、栏目对潮剧衰落的影响等。在目前的现实情况里,可以说如何在融入现代化元素的同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不影响到潮剧重的传统特色,也可以不乏现代的色彩的表演,是潮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应该在保持传统的通俗典雅的方言特色剧本的基础上,仍旧注重潮汕唱调,同时融入现代化的表演,在媒介宣传方面应多在外地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同时也不能太过注重于商业利益而忽略细节。应从多方面考虑潮剧的生存与发展,使潮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 潮剧;衰落;唱调;唱工;庸俗化;现代化元素;传统特色
1.绪论
1.1文献综述
尽管潮剧的衰落已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通观目前国内艺术界,对潮剧的研究讨论仍局限在单一视角,从单一学科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学者的研究成果: 李四海:《浅谈振兴潮剧戏曲艺术之我见》 刘琨:《中国潮剧的生存现状与出路》 陈文光:《潮剧生存状态琐谈》
郑维铭:《创新结硕果,古韵翻新声——我观新编历史潮剧<东吴郡主>》 李重芬:《展翅的春天—— —潮剧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2
个人关于潮剧衰落的小观点
1.2研究框架
研究目标:研究关于潮剧衰落的因素,从而对潮剧的生存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研究内容:从潮剧的艺术特征入手,结合对客观因素,媒介影响等不同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类从不同角度分析潮剧衰落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得出相关的结论。
创新之处:先对潮剧的衰落因素进行分类,再从不同角度分析出不同导致潮剧衰落的原因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
2.潮剧的历史背景
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潮剧传统剧目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杂剧,前者如《琵琶记》、《白兔记》、《玉簪记》等,后者取材于潮汕地方民间传说所编撰的剧目,如《荔枝记》、《苏六娘》、《金花女》、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
潮剧至今已有近 500 年历史。它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辉煌时期。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影视文化和洋文化的渗透,传统的潮剧文化得不到年青人的喜爱,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年青人把具有乡土特色的潮剧文化称之为“老爷戏”。据有关资料显示;粤东地区和闽南的潮剧团体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反差,有的潮剧团体演出应接不暇,有的却陷入了困境,导致潮剧演出完全单凭农村的老爷戏,因而使潮剧观众大为锐减,这就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3.概述
潮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她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作为潮州人,我们有义务去保护本土传统文化,因为,那是体现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小时候,虽然在潮州很少有戏院演潮剧,但是爷爷,奶奶仍旧非常喜欢看潮剧,我也深受他们的影响,经常和他们一起看,所以对潮剧也有一点小认识。我
3
个人关于潮剧衰落的小观点
认为潮剧之所以衰落,除了客观因素的制约外,主要原因还在于潮剧的庸俗化。现如今,潮剧摒弃传统表演的艺术精髓反而追求大排场,大气象,将一种重唱腔,重程式的剧种搞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
4.潮剧衰落的各种原因
4.1 客观因素
潮剧虽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并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但由于它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剧种,所以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潮州话除了潮州本土人听得懂外,其他人都听不懂,因此潮剧的流行仅仅局限于潮汕地区。很难往外地发展。
4.2其他艺术文化的冲击
随着电视,电影的普及,香港电影,欧美日韩剧等文化不断涌入潮汕地区,冲击本土文化,导致观看潮剧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年青人开始追赶潮流,沉迷于港片,哈韩,而放弃了潮剧。潮剧的市场大大降低。因此由于市场经济的制约,潮剧也渐渐走向衰落。
4.3 潮剧艺术本身的特点及其衰落原因
4.3.1 潮剧的艺术特点
众所周知,潮剧的特色在于潮味,有固定的去拍套路板式。比如工尺普,它的调式有“活五”、“重六”等调式。潮剧重唱调,重唱工,重音质。所以,唱是潮剧最基本的部分。比如一折《思凡》,《井边会》、《磨房会》、《扫窗会》,基本上都是由两个人对唱或一人独唱将近一小时的戏。在所有戏中,青衣戏是最重唱工的,往往是表现中青年妇女苦难生活和心中的悲鸣,因而往往唱得缠绵悱恻起初哀怨,极具效果。
潮剧的特色还表现在戏文的典雅性。潮汕方音,保留了最多的古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使得潮汕话典雅非凡,在词少而意丰上占了极大优势。因而,潮剧的戏文可以典雅得就如文人脱口而出的诗词,最典型的莫过于《芦林会》,《荔镜记》,《刘明珠》等经典剧目。
念白一方面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耳熟能详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口语,这就使得潮剧成了当地人孺妇老少都爱听的一种地方剧种,一方面是与典雅的唱词相应和文言色彩。但是,近年来新排演的戏中,尽管演员都演得非常好,象吴奕敏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