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庆庆班(第一、二、三单元 巍版)

庆庆班(第一、二、三单元 巍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3:03:06

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材料

庆庆班(四、五年级及初一)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我是小小讲解员×××。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让您更加了解庆元悠久的香菇历史文化。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我馆始建于1997年,是全国最早创建的香菇专题博物馆。为深入挖掘、弘扬香菇文化,2010年庆元县委县政府将博物馆迁建新址,并于12月11日正式开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共分香菇之源、香菇之路、香菇之韵、香菇之问、香菇之歌五个单元和一个临时展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香菇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香菇产业的绚丽辉煌。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进入第一单元——香菇之源。

第一单元 香菇之源

第一章节 自然形胜得天厚

大家请看,这是一幅“庆元卫星航拍地形图”,庆元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境内山川秀美,植被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6%,居全省第一,素有“浙南林海”的美称。2004年,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测评,庆元的生态环境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庆元成为了最适宜香菇等菌类生长的绿色殿堂。(展厅地

面:卫星地形图)

1989年,国际著名菌类学家、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到庆元百山祖乡龙岩村实地考察后,确认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并亲笔写下“香菇之源”的题词。就是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锤定音地告诉世人:庆元是世界香菇之源。(实物:“香菇之源”题匾)

第二章节 古书典籍说香菇

大家看到中间这两个古色古香的篆[zhuàn]体是“香蕈[xùn]”二字。香菇又称为香蕈,“蕈”就是指生长在树林或草地上的伞状菌菇。数千年前,香菇和地球上许多菌蕈一样,谁也分不清是否有毒,民间有句谚语,说的就是“有菜莫吃蕈,有路莫行船”。因此,香菇从野生到人工栽培,发展至今成为全球性产业,是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的。(展厅墙面:图画)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栽培香菇的国家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就有了对蕈菌的明确记载。此后,关于香菇等蕈菌的各类记载代不绝书,如西晋·张华《博物志·异草木》;南宋·陈仁玉《菌谱》(世界上最早的菌学专著,被世界各国的学者推崇,日本人称该书为世界上最早的伞菌词典);元代·王祯《农书·菌子》(是迄今为止最早记载有关香菇栽培的史料);明·陆容《菽园杂记》等。(实物:古书籍)

第三章节 香菇鼻祖吴三公

那么最早发明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人是谁呢?

大家请看,眼前这座手执金鞭的木雕神像,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香菇鼻祖吴三公。据明代《吴氏宗谱》记载,吴三,原名吴昱[yù],是庆元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因为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菇民尊他为吴三公。800多年前,他总结发明了一套人工香菇栽培技术,开创了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先河,为贫苦的山区农民开辟出一条良好的生存途经,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和尊敬,被菇民尊为“香菇之神”。(实物:木雕神像)

这是吴三公与妻子刘香蕈在山上采摘香菇的场景。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她的妻子也叫香蕈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吴三在砍柴的途中,遇到一位被财主逼婚而出逃的姑娘,并将她救回家里,与母亲一起精心照顾。这位美丽的姑娘就叫刘香蕈,从那以后,她爱上了勤劳善良的吴三,并与他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夫妻俩偶然发现,去年砍倒的树木上竟长出一朵朵鲜嫩可爱,像雨伞般的东西,而且煮熟后味道十分鲜美。于是,吴三便尝试多砍些树木,希望第二年能长得更多。可狡猾的财主却趁他上山后,突然来到村里,要把香蕈姑娘抢回去。可怜的香蕈逃到山上无路可走,便毅然跳下了万丈山崖。吴三得知后,悲痛万分,想念妻子的他,经常来到山崖下,一边大哭一边用斧头在树木上乱砍。结果,他发现树木被砍倒后,剁砍的伤痕越多,长出雨伞般的东西也越多,吴三受此启发,经过长期的探索钻研,逐渐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后来,为了感念夫妻恩爱之情,他将这雨伞般的东西命名为“香蕈”。(展厅墙面:八幅“香蕈传说”图画)

大家请看,这座群山环抱的美丽村庄,就是香菇鼻祖吴三公的出生地,也是万千菇民公认的香菇发祥地——庆元百山祖乡龙岩村。这个村子正好位于庆元、龙泉、景宁三县(市)的交界处。并且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姓吴,世代均以生产

2

香菇为生。

以龙岩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约1300平方公里的地区,称为菇民区。这个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即使同属一个乡镇,但它们的生产技艺、语言和生活习俗都有很大区别,形成了菇民特有的香菇文化。如今,在村里还保留有吴三公墓、吴三公故居旧址等相关的历史遗存。

(展柜陈列的题词:1994年12月,张树庭教授参加庆元国际香菇生产暨产品研讨会期间,为龙岩村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

第四章节 “砍花”技艺树丰碑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走近香菇寮[liáo],一同感受菇民在山上种菇时的艰苦生活。菇民世代以生产香菇为主业,每年秋冬,男人们不分老少都上山种香菇,由于山区的自然条件险恶,菇民的生活十分贫苦。

“香菇筵[yán]中珍,莫忘种菇人”一部中国香菇的栽培史,也是一部菇民的血泪史。每到“枫树落叶,夫妻分别”时,成群结队的菇民就开始背井离乡,长途跋涉[bá shè],到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搭起香菇寮,开始生产香菇,直到“枫树抽芽,丈夫回家”时,他们才返乡务农。所谓“辣椒当油炒,火笼当棉袄”,就是菇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家看到的这个简陋木屋,就是菇民种香菇时居住的香菇寮。(实物:香菇寮)

菇民在生产香菇的过程中,经常受到鸟、兽等危害,因此,他们发明了许多简便有效的防护方法,为保护菇民的劳动果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菇民在山上还有个“三不准”的规矩:“一不准用毒药;二不准用枪;三不准乱杀生”。这三条“菇山防护”的规定,体现了菇民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优良传统。(多媒

体:液晶电视循环播放)

用斧头在原木上砍以疤痕,利用自然孢子接种栽培香菇的方法,称为“砍花法”。它包括选场、做樯[qiáng]、砍花、惊蕈、焙[bèi]菇等一系列流程。砍花法历史悠久,科技内涵丰富,不仅不会对森林造成破坏,反而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这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人类农业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光的隧[suì]道,去看一看最古老的香菇栽培技术——砍花法。(多媒体:幻影成像)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到二楼继续参观下一部分的展览内容。

3

◆“香菇之源”参考资料:

①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蕈从覃[tán]。覃,延也。蕈味隽[juàn]永,有覃延之意”。意思是指“香蕈”的味道鲜美,香浓隽永,食用之后,仍回味绵长。

②2004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项评价指标,在卫星遥感数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统计数据等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2348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形成了《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庆元县的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③1796年日本佐藤成裕所著的《惊蕈录》,是日本最早一部关于香菇栽培的专著。多年来,学术界一直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香菇的地方。张树庭教授对此非常怀疑,他专门到日本大芬县考察,认为中国栽培香菇的历史要比日本早500多年。

1989年3月,他与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专门到庆元考察,参拜了供奉吴三公的菇神庙西洋殿,并亲笔书写“香菇之源”的题词。此后,他们与参加94年庆元国际香菇生产暨产品研讨会的学者们,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共发表了30多篇文章,告诉世界:庆元是世界香菇之源。

④▲《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 ——战国(秦)·吕布韦。▲《博物志·异草木》:“江南诸山群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食之有味;而每毒杀人。”——西晋·张华。▲《菌谱》: “合蕈,邑极西韦羌山,高迥民秀,寒极雪收,林木坚瘦,春气欲微动,土松芽活,此菌候也……数十年来,既未充庖贡,山獠得善贾,率曝干以售,罕获生致。……”——南宋·陈仁玉。(从以上文字可得知:早在公元1245年前,浙江天台、宁波一带,已有庆、龙、景三县菇民利用砍花法在生产香菇。文中“山獠”正是菇民自称“山佬”的谐音。)▲《农书·菌子》:香蕈“但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槠、栲等伐倒,用斧碎砍成坎,以土复之,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以蒿叶及土复之,时用泔浇灌,越数时,则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雨露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元·王祯。▲《菽园杂记》:“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曰蕈樼[zhēn]。……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遍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间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明·陆容。

⑤菇民在选定的山场上,取坐北朝南、用水方便、地形隐蔽之处,以竹、木、茅草为材料,搭建简易寮棚,俗称“香菇寮”。 菇寮内设锅灶、床铺、烘房以及神龛等,一般住四、五人,多则十余人。菇民每年要在菇寮度过半年左右的艰苦生活,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

⑥幻影成像系统是将“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所拍摄的人、物影像,投射到布景箱的模型景观中,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绘声绘色,非常直观,能让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4

搜索更多关于: 庆庆班(第一、二、三单元 巍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材料 庆庆班(四、五年级及初一)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我是小小讲解员×××。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让您更加了解庆元悠久的香菇历史文化。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我馆始建于1997年,是全国最早创建的香菇专题博物馆。为深入挖掘、弘扬香菇文化,2010年庆元县委县政府将博物馆迁建新址,并于12月11日正式开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共分香菇之源、香菇之路、香菇之韵、香菇之问、香菇之歌五个单元和一个临时展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香菇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香菇产业的绚丽辉煌。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进入第一单元——香菇之源。 第一单元 香菇之源 第一章节 自然形胜得天厚 大家请看,这是一幅“庆元卫星航拍地形图”,庆元位于浙江省西南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