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学-复习提纲1
体: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它词的关系的语法范畴。
性:是一个语法的概念。是某些语言里名词的分类。例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
数: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如英语中的名词。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将来。
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例如he(she) writes.和I write.
8.了解词义与客观事物的关系P123
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有的是概括地反映了各种客观物质现象,也有的是反映主观心理现象或主观的观念,如“喜”“怒”“哀”“乐”以及“仙女”“魔兽”等。不管这些词的概念意义是反映的客观物质现象还是主观心理现象,在使用中指代的都是说话者的心理现实。
9.熟悉世界上的几种主要字母:迦南字母、希腊字母、阿拉马字母
10. 某种方言能否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决定条件 (1)通行地域广 (2)使用人数多 (3)经济文化的中心 (4)具有大量的书面文献
11. 文字起源于哪种记事方式: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刻画符号 12. 熟悉语言符号的属性:任意性、线条性
13. 熟悉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
14. 熟悉词义演变的结果: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义项的增减(词义发展中的扩大、缩小、转移,基本上可以概括词义演变的各种结果。) 15. 熟悉印欧语系的语言
16.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点:
①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②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包括以下类型:新词、古语词、外来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以及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非常用词。具有全民性、稳固性、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三个特点。
17. 熟悉音素、语素等概念: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所有语言都是如此。
四、与判断题可能有关的内容
1. 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区:说话中枢(运动型语言中枢、布洛卡区)、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韦尼克区)
2. 聋哑人的思维能力:①聋哑人也能够思维。②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左右脑半球有明确的分工。③聋哑人可以利用非听觉符号进行思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
3. 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P22有符号的形式和意义。
P27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可变。
4. 语音四要素在汉语的音系结构中起的作用
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每秒钟振动一次就是一赫兹。声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由发音体的形状决定的。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快,声音就高。语音中的声音的高低就是由人的发音体声带的长短厚薄决定的。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声音就较低沉,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声音就较高。音高在语音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
2) 音重:也叫音强,指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反之,声音就越弱。振幅大小同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呼出气流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反之就轻弱。平时我们说话种的重音,就是由振幅决定的。普通话的重音和轻声就是由音重的变化构成的。同样的音节,有没有重音,重音的位置不一样,词句的意义往往有所差别。
3) 音长:指声音延续时间的久暂,它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音长在汉语中没有特别的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英语中能区别意义,英语的元音有长音短音之分就在于这些长短音能区别意义。
4) 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特色。不同的音色是由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决定的。
语音四要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其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汉语语音非常强调声调的差别,而在西方诸语言中,词义的差别主要是通过音素的组合体现,声调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又如音长,在英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同样的音素,念长音和念短音所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而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样的差异。语音四要素的在不同的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功能差别仍然是由语音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5. 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6. 音素与音节的区别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它是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往下切分,就是音素。一个音素只有一个发音动作,发音动作改变了,发音器官的形状改变了,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7. 主动发音器官与被动发音器官。
主动发音器官: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
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 8. 元音与辅音的发音区别
元音(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
(1)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开放,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的时候,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的时候,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有的振动声带,有的不振动声带。 9. 根据发音条件判断音位(参见教师口语和现代汉语资料)P66 10. 分辩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说话时产生的连续语流总占据一定的时间,音质单位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都各自占有一个时间段落。所以音质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它所依附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且常常依附在音段音位的组合序列上,因此非音质音位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11. 音位和音位变体
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无主次之分,但需从中选出一个放在//中作为该音位的代表,被选中作为音位符号的通常是较常用的变体,或者是便于说明各变体出现条件的变体。如汉语普通话里[A,a,A,B]位的变体,多数人选择常用的“a”为代表,但也有人先“B”,以便能说明各变体出现的规律。音位符号选定后,属同一个音位的所有变体在音位标音中应用同一个符号标写。如汉语普通话| a |音位的四个变体[A,a,A,B]在音位标音中可统一用“a”来标写。
12. 语法范畴有哪些:性、数、格、体、时、级、态、人称 10.包含语言数量最多的一个语系:印欧语系
11. 语言的三个子系统(语音、语法、词汇)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首先,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 其次,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
再次,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12. 汉字与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是相适应的,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的智慧结晶 ①汉字跨历史、超方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汉字与汉语相适应
③汉字虽然数量很多,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五、与论述题可能有关的内容
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二者对语言符号而言有什么价值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学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一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价值: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强调语言系统的任意性就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结构关系的不同是由符号的线性排序不同来表达的,语言结构规则就隐含在这些现行序列中,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2. 请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语言符号层级体系的具体表现。
语言符号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有元音、辅音单位。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
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例如/i/和/y/;利用音高、高长、高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补充这题的答案可能也可以加上) 举例说明三种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高、音强、音长。调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
如“妈”“麻”“马”“骂”的元音辅音和它们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他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言单位。 重位或势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
如英语用重音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例如contént是形容词,意思是“满足”,cóntent是名词,意思是“内容”。
时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元音的长短变化。
如英语还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如beat/bi:t/(打)和bit/bit/(少许)。
4.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就所有的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
聚合规则:是指就所有的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因为语言符号在时间上是线性展开的,反映口语的局面语同样也是线性展开的,因此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的组合也只能采用线性的序列形式。不同长度语言单位的组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如“鸟儿能飞。”、“别烦我!”。参与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只要这些单位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就都属于语言。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