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 图文
引导: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 尺子 试试(教师出示米尺)。 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小结: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 米。(板书:1米) 2、感受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 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 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 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 表示。 3、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 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4、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 (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5、估量。 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小结: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 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 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 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 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 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 型 认识线段 课 时 数 第三课时 1、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线段,使100%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准确 说出线段的特征。 学习目标 2、通过测量纸条内容的知识迁移与学生的分组活动,使90%的学生能够正确 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掌握线段的特征。 重点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 提问: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 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 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为什么从铁管滑下 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 学习流程 及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主要内容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线段(出示两根毛线) 提问: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提问: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小结: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师生笔记 2、线段特征(出示一根放松的毛线) 提问:它是线段吗? (拉直) 提问:现在呢? (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 提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3、生活中的线段 提问: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有线段吗?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独立尝试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引导: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 度几就是几厘米。 5、画线段 提问: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独立画。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全班交流。 引导: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 的线段吗?怎么画? 三、课堂练习 P6做一做。 提问: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 引导: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 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 小结: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 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引导: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 量线段。 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 型 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 课 时 数 第四课时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 学习目标 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