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
【摘要】
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地位和作用变得非常重要,是生产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以质论价,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本文阐述了煤矿机电设备采购、维修的发展过程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方法,并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维护 措施
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对于煤炭企业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地搞好管理工作,保证矿井机电设备可靠高效安全地运行。
一、 煤矿机电设备使用中日常出现的故障
在使用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日常出现的主要故障有以下几种。一是松脱型故障,如零件出现松动、脱落等;二是老化型故障,由于出厂时间较长,部分零部件老化,如管线老化、外皮剥落、零什变质等;三是失调型故障,如机器内部压力异常、部件之间间隙偏小或偏大、机器运行过程失调、
外部干涉等;四是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如油路堵塞、出现漏水气、设备渗油、漏电、短路等。五是破坏型故障,如杆件断裂、轴承开裂、部件被腐蚀、零件变形或出现压痕等。 二、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
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故障分析,主要目的是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同时识别故障出现的机理,根据机理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故障再次发生的效果。
(一)现场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故障现场进行摄像成照相等影像资料的采集;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发生时设备的工作环境、故障发生的顺序等原始数据资料的采集;对故障零件的主要历史资料如设计图样、验收报告、操作规范、以往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材料的收集;对故障零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清洗、保存、更换等。 (二)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多种手段综合进行。首先要根据故障的不同实际情况,对故障零件进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性能试验、无损检验等检查与实验,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计算,如疲劳、强度计算,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通过计算数据,可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三)根据故障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总结
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四)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
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五)管理思路存在误区
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单纯追求眼前产量,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
三、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前期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严格把好设备选型关设备的选型,要做到机电设备责任到人,机电设备从购进、验收存档资料的保存安装
应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都要资料齐全,认真管理。其次,把好安装质量关对新机电设备验收与安装使用,一定要根据编制的质量标准来进行实施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予接收,存在质量缺陷设备不完好的,不进行安装当安装工作完成后,应当由维护技术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等,共同验收,在试运转正常后,才能办理移交手续,投入正常使用。
(二)坚持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化
加快实施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一些设备管理中的不足,改进并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所有人员都要有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地消除工作中的缺陷根据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规定,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落实设备巡回检修制度,机电工和操作工等要实行岗位制,督促贯彻规章制度的执行,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
(三)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