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解析版)
1840年 1851年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 从上述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项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历史信息关联,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15分)材料 庆历之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宋廷震动,欧阳修等许多大臣上书要求改革政治。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庆历新政只不过是一次微小的改革,然而当时一般官僚已认为规模过大,难于实行。守旧派官吏更是激烈反对。庆历四年六月,范仲淹被贬,新政失败。
﹣﹣摘编自周宝珠等《简明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新政的影响。 【历史-选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材料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突袭波兰,波兰虽然被迫迎战,却对英法寄予幻想。3日,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尽管相继对德国宣战,但是按兵不动、宣而不战。17日,苏联利用这一时机,以拯救波兰东部受压迫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名义,派军开进波兰,不仅和德国占领并分割波兰全国领土,而且相继占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建立起“东方战线”。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兰灭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东方战线”的影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材料 胡适(1891﹣1962年),徽州绩溪人,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创作,宣扬个性解放、思想
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期间翻译一些西方短篇小说,合译了易卜生的《娜拉》。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5月7日在上海的黄炎培、蒋梦麟等人一起参与声势浩大的国民大会,并且上街游行声援北京方面的学生运动。回京后胡适与马叙伦、刘半农等二十余位教员召开紧急大会解救学生,并亲自探望,不遗余力营救学生。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社会,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摘编自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胡适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适。
2019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
【解答】“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体现了宗法家国一体制度的思想,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宗法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考查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为民作均水约来”、“凿渠引渭水”、“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等信息均可以看出从战国时期到唐朝都注重水利的兴修,故D项正确。 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历代政府重视水利事业,不是历代政府充分利用水运,故B项错误。 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水利立法,故C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和外戚专权是皇权缺乏制约的产物,B选项符合题意。君主励精图治不符合当时的史实,A选项排除。士族垄断政权也是皇权衰微的表现之一,C选项排除。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题关键在于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
4.【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解题的关键是“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
【解答】“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表明抑商观念削弱,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该学者把洋务运动是对濒死病人的强心剂,体现的是否定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经济体制的变革,A选项排除。冲击保守思想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选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的准确把握。
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知,民族资本在不同阶段均有所发展,表明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