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997-2006年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完整版)

1997-2006年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完整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3:11:24

4、评述现行规范中,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技术指标。

答:我国现行规范中,主要采用空隙率、饱和度和残留稳定度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应尽量小,以防止水的渗入和日光紫外线对沥青的老化作用等,但是一般沥青混合料中均应残留3%-6%空隙,以备夏季沥青材料膨胀。

5、何谓沥青的三种胶体结构,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⑴溶胶型结构:当沥青中沥青质分子量较低,并且含量较少,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芳香度较高的胶质,这样使胶团能够完全胶溶而分散在芳香分和饱和分的介质中。此时,胶团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吸引力很小,胶团可以在分散介质粘度许可范围之内自由运动,这种胶体结构的沥青,称为溶胶型沥青。它的特点是当对其施加荷载时,几乎没有弹性效应,剪应力与剪应变成直线关系,呈牛顿流型流动。

⑵溶-凝胶型结构:沥青中沥青质含量适当,并有较多数量芳香度较高的胶质。这样形成的胶团数量增多,胶体中胶团的浓度增加,胶团距离相对靠近,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结构称为溶-凝胶型结构。它的特点是,在变形时,最初沥青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弹性效应,但变形增加至一定数值后,则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粘性流动。

⑶凝胶型结构: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很高,并有相当数量芳香度高的胶质来形成胶团。这样,沥青中胶团浓度很大程度的增加,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力增强,使胶团靠得很近,形成空间网络结构。此时,液态的芳香分和饱和分在胶团的网络中成为“分散相”,连续的胶团成为“分散介质”。这种结构称为凝胶型结构。它的特点是,当施加荷载很小时,或在荷载时间很短时,具有明显的弹性变形。当应力超过屈服值之后,则表现为粘-弹性变形。

6、简述石灰煅烧、消解、硬化的化学反应,并说明其强度形成机理。

答: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碳酸钙的分解需要吸收热量,通常需加热至900度以上,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CO3→CaO+CO2↑;煅烧后的石灰称为生石灰,成块状,在使用时必须加水使其消化成为粉末状的消石灰,这一过程即为消解过程,其化学反

应可表示为:CaO +HO2→Ca(OH)3↑;石灰消解后,分两种方式硬化,①石灰浆的干燥硬化:石灰浆体干燥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形成网状孔隙,这时滞留在孔隙中的自由水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压力,使石灰粒子更加密实,而获得“附加强度”。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引起Ca(OH)3↑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并产生“结晶强度”,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OH)3+nHO2→Ca(OH)3nHO2,②硬化石灰浆的碳化:石灰浆体净碳化后获得的最终强度,称为“碳化强度”,其化学反应式为:Ca(OH)3+CO2+nHO2→CaCO3+(n+1)nHO2, 五、计算题(20分)

4、已知某一沥青混合料的实测容重ρs=2.35g/cm3,理论密度ρt=2.45g/cm3,沥

青用量qs=5.5%,沥青比重λs=0.98,试计算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质骨料空隙率及混合料的饱和度。(8分)

5、某工地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水泥302kg,砂690kg,石1280kg,水108kg,砂的

含水量为3%,石子的含水量为1%,求该水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4分) 6、某砂样筛分结果如下表,求细度模数,并绘制级配曲线,判断其是否合格。(8分) 筛孔尺寸(mm) 各筛后留量(g) 要求通过范围

5 15 100∽90 2.5 40 100∽75 1.25 95 90∽50 0.63 120 59∽30 0.315 130 0.16 80 <0.16 20 ∽ 30∽8 10∽0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代码:401 试题名称: 道路建筑材料

三、填空题(15分)

1、现行规范在确定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时,控制高温稳定性的指标是马歇尔稳

定度 和流值 ,验证高温稳定性的指标是 动稳定度 。

2、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含砂率是依据粗骨料类型和水灰比来确定的。

3、称取堆积密度为1700kg/m3的干碎石500g,浸水24小时后,称其水中质量为320g,则该砂子视密度为2800kg/m3,空隙率为 40% 。

4、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矿物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线,尤其应使 0.075mm、2.36mm 和 4.75mm 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线。

5、评价石灰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

6、硅酸盐水泥熟料中, 铝酸三钙 水化热最高, 硅酸三钙 早期强度高。 7、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四、判断(10分)

2、残留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 (√ ) 3、某两种砂的细度模数相同时,其级必然相同。 (ⅹ ) 4、石油沥青老化后,其针入度将减少,而软化点将有所升高。(√ ) 5、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时,其含砂率应适当减小。(√ ) 6、同一材料在进行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快,测定值小;加荷速度慢测定值偏大。(×)

7、石料的抗冻性主要取决于孔隙率,与孔隙中的水饱和程度无关。( ) 8、沥青混合料的理论密度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 ) 9、限制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原因是因为它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10、 11、

采用针入度指数PI较小的沥青,可提高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 沥青用量越大,其马歇尔试件的实密度越大。()

三、问答题(共50分)

1、试述我国现行路面沥青混合料配比组成设计方法?矿质混合料的组成和沥青最

佳用量是如何确定的(写出相应的公式)?你对这套设计方法有何看法?(10分) 答:

2、 矿料的级配和细度模数分别表征砂子的什么特征?对级配提出要求的意义是什

么?(5分)

答:级配表征砂子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细度模数表征砂的粗细程度。之所以要提出级配要求,是因为优质的混凝土用砂希望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小的比面,这样才能达到既保证新拌混凝土有适宜的工作性和硬化后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耐久性;同时,又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3、试述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内因和外因)及提高强度的措施(10分) 答: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因素有:⑴材料组成:包括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集料特性和浆集比;⑵养护条件:湿度、温度和龄期;⑶试验条件。提高强度的措施:⑴选用高强度水泥和早强型水泥;⑵采用低水灰比和浆集比;⑶搀加外加剂和搀和料;⑷⑹采用湿热处理;⑸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等方式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

4、沥青用量的变化对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有何影响,说明原因?(5分) 答: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大,马氏稳定度和密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空袭率呈递减变化;流值呈递增变化,且速率变快;饱和度也呈递增变化,但速率降低。原因略。 5、沥青有哪三种胶体结构?各有何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地区?(6分)

答: ⑴溶胶型结构,它的特点是当对其施加荷载时,几乎没有弹性效应,剪应力与剪应变成直线关系,呈牛顿流型流动。

⑵溶-凝胶型结构,它的特点是,在变形时,最初沥青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弹性效应,但变形增加至一定数值后,则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粘性流动。

⑶凝胶型结构,它的特点是,当施加荷载很小时,或在荷载时间很短时,具有明显的弹性变形。当应力超过屈服值之后,则表现为粘-弹性变形。 6、用于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集料有哪些技术要求?这些指标与路用性能有何关

系?(6分)

答:要求集料满足磨光值、道瑞磨耗值和冲击值要求。石料的磨光值越高,表示其抗滑性能越好;集料的冲击值越大,表示集料抗冲韧性越好,路用性能越佳;集料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评述现行规范中,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技术指标。 答:我国现行规范中,主要采用空隙率、饱和度和残留稳定度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应尽量小,以防止水的渗入和日光紫外线对沥青的老化作用等,但是一般沥青混合料中均应残留3%-6%空隙,以备夏季沥青材料膨胀。 5、何谓沥青的三种胶体结构,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⑴溶胶型结构:当沥青中沥青质分子量较低,并且含量较少,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芳香度较高的胶质,这样使胶团能够完全胶溶而分散在芳香分和饱和分的介质中。此时,胶团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吸引力很小,胶团可以在分散介质粘度许可范围之内自由运动,这种胶体结构的沥青,称为溶胶型沥青。它的特点是当对其施加荷载时,几乎没有弹性效应,剪应力与剪应变成直线关系,呈牛顿流型流动。 ⑵溶-凝胶型结构:沥青中沥青质含量适当,并有较多数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