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
简述邹容和他的《革命军
① 邹容1885年生于巴县县城(今重庆渝中区)。1898年,邹容赴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良方。在日本期间,邹容广泛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迅速融入东京留学生革命斗争的行列。 1903年4月,邹容离日回到上海,寄寓爱国学社,积极参加了各种活动和集会,成为上海拒俄运动的积极分子。在章太炎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战斗性的宣传革命的著作《革命军》。在该书的“序言”中,邹容署名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 ②《革命军》洋洋两万言,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热情洋溢地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鲜明、系统地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宏伟蓝图,被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篇最全面、最系统地倡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名著。 ③1903年5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清廷恐慌。1903年六月,《苏报》和爱国学社被外国巡捕与中国警探查封,章太炎被捕,邹容自投入狱,坚持斗争。1905年2月,邹容病逝狱中,年仅20岁。 ④邹容的《革命军》在专制黑暗的中国不啻是一声惊雷,引起极大震动,唤起了人们的革命激情。《革命军》一经刊行便风行海内外,在短短的几年内重印达29次,发行110万册,占当时革命书籍发行量的首位。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表彰邹容的革命功绩,授予他“大将军”的荣衔。 试述巴渝的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
1、邹容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建于民国35
年(1946)。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重新修复。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斜坡形八面,其中四面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竖排隶书7个大字。碑座高1.71米,八面皆镌碑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虽然英年早逝,故乡人民却缅怀着他,将城中心一条干道命名为邹容路,
②沧白路和张培爵烈士纪念碑。辛亥革命前后,杨沧白、张培爵等首义慷慨,沧白路和培爵烈士纪念碑长踞在嘉陵江畔洪崖洞上。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建于1945年12月,碑高8.15米,由青峡石砌成。
③刘伯承、聂荣臻元帅旧居纪念馆。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发护国战争,刘伯承于次年3月率领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血战丰都,至今纪念亭立在名山对面双桂山的绝佳风景中。刘伯承、聂荣臻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他们的故乡——开县和江津市,也建立了两位元帅旧居纪念馆, 刘伯承元帅故居位于开县城南的赵家镇。故居为一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刘伯承元帅出生和启蒙读书的房间如今都保存完好。刘伯承元帅故居前有精工浮雕花圈,两棵浓阴如盖的黄桷树。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位于开县县城盛山自然公园内。馆前广场的右方矗立刘伯承全身青铜铸像。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江津吴滩郎家村西南。聂荣臻青少年时期曾在此生活。聂荣臻元帅纪念馆位于江津城西,背靠青山,面临长江。该纪念馆再现了聂荣臻元帅的先进思想、优良作风、崇高品德和光辉业绩。 ④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重庆城东南612公里处酉阳县南腰界乡场(俗称余家桶子)余兰城宅院。四合院布局。民国23年(1934)6月,贺龙率红三军来此,
在此召开了两次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会议决定在内部停止肃反,恢复党团组织及政治机关,开创了以此为中心的黔东特区。红三军在当地接应了转移北上的红六军团,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组成了红二、六军团(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称号)统一指挥部,后挺进湘西,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南腰界山水因而名留史册。 ⑤红岩革命纪念馆 位于重庆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桂园、《新华日报》社旧址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的活动基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 ⑥⑥ 歌乐山烈士陵园地处重庆西北郊15公里的歌乐山下,包含11.27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及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旧址
1、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几类:每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禹锡在夔州三年,得三峡旖旎风光的慰籍,为三峡的竹枝词民歌所打动,采写《竹枝词》,他先作《竹枝词九首》,之后,他又作了《竹枝词二首》。综观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描写爱情的。
第二,描写劳动情景的。 第三,描写山水风情的。 第四,慨叹人世艰难的。
第五,寄托乡思的。著名的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
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简述卢作孚作为爱国实业家和平民教育家主要贡献。毛泽东为什么把他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道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1、卢作孚是合川人。1921年,卢作孚在任道泸州尹公署教育科长时推行了两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一是开展以民众教育为中心,创办通俗教育会以继续推进“五四”以来的文化运动的全面展开;二是以整顿川南师范学校为中心,彻底改变川南地区的落后教育制度,进行先进的教育实践。在创办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后,卢作孚开始了成人教育的尝试,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基本素质。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办了新式中学——兼善中学。同年,他在北碚正式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对四川和重庆的工农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是他作为平民教育家的贡献。)
2、1926年5月,卢作孚在重庆成立“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打造名为“民生”的新船。7月23日“民生”轮抵达合川,从此开始了重庆合川间的定期航运。由于营业兴旺,信誉大增。公司相继订造新船,又开辟了渝涪、渝宜、渝叙等线。 卢作孚大力整顿经营管理,带动全公司人员艰苦奋斗,勤俭经营,创业五年后,公司的资产总值即增长为三十五万元,职工由几人增至一百六十四人,公司充满一片朝气。至1931年,卢作孚以“买饼”(即一部份付现款,一部份转为股票)的方式,几乎接收了长江上游的所有商轮,又先后将川军将领刘湘、潘文华、范绍增、李家钰、杨森等经营的轮船并入民生公司,使公司轮船增至十九艘,共七千吨,职工近千人,成了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