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关于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谁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与苏轼的豪放派相对应的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但历史上有很多的才女,为什么李清照与众不同?她与其他才女的区别在哪里?事实上。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多少聪颖秀慧的女性被这种传统埋没了灵性和才情,平平庸庸地生活,悄无声息地逝去。而李清照,这位生于九百年前的中国最优秀的女作家,却在这千古黯然的背景上怒放成一朵灿烂的奇葩。她以典雅优美、独特而又多彩的诗、词、文,在几乎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上卓然而立,成为唯一一个堪与众多男性家媲美的女作家,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清照的生平,有以下几方面对她的人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名门之后
父——李格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礼记说》数十万言,《史传辨志》时人称:“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把他与司马迁相提。至今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生母王氏乃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女,后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后母的开放的思想对李清照影响很大。
2、地灵人杰
山川灵秀所钟,遗传窥赋之厚,又加上文学的家庭的教养、陶冶和熏育,使她的文艺创作的慧根,早已在她幼小的时候深深种下。早年就创作传诵千古的佳作《如梦令》。
3、李清照的两次婚姻(稍后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4、经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那么,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究竟体现在哪儿呢?
1、破天荒以女性的眼光批评历代大文豪,并首次指出诗词的不同旨归和风格 本朝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绎、晁次鹰辈继出,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吴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苕溪渔隐丛话》)
在她所作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分别论述了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等名家的诗词创作,以开阔的、女性独有的视角表现出她超凡的才能与气魄,并与其他的才女们区分开来。
2、通过和张文潜诗颂点评时政
(1)、她正确地指出玄宗的骄奢昏庸,腐化享乐,实是安史祸乱的起因。 (2)、李清照不同意张文潜把杨贵妃说成是“妖孽”,相反,却肯定杨氏姊妹那是“仙才”,因为她们姿色妍丽,能歌善舞。 (3)、李清照对肃宗所谓“中兴”,立碑颂德,极不赞成。
3、忧国忧民,参政议政 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上枢密韩当胄序》(略)
这其中,属《夏日绝句》最为人熟知。这首诗表现出不同于她以往的婉约清丽,而是气势悲壮豪迈,慷慨悲凉,以思念 “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来怀古讽今。
在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也讽刺了昏庸懦弱的南宋朝廷。而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这也是李清照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刚烈一面。
4、在宋代词坛词风别具一格,创立了千古独异的“易安体”
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
5、著《词论》一部,她认为词与诗不同,词主情致,诗在言志。提出了“诗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6、创立了女子游戏“打马赋”,并著有《打马赋图序》。
可以说,李清照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她心胸阔大,眼界宽广,虽身隐闺阁,而心在社稷。她追求着于国于民有利的独立价值,决不把自己当作男人的附庸,也决不把心智局限于闺阁的相思眷恋、闲愁暗恨中。这正是她卓然特出于宋诸才媛,而能与男性大家比肩而立的原因所在。
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她的爱情婚姻观。
关于李清照的两次婚姻,后人一直有争论。对李清照和赵明诚,先前多有二人志同道合、伉俪情笃之论,近年方有人指出赵明诚实有冶游纳妾举动,令李清照备感孤独痛苦。关于李清照和张汝舟,则素有李再适张,后讼而离之,和后人诬李清白,并无再嫁一事,这样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我们先来考证一下:
《隶释》卷二六载“赵君无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时代对子嗣一事甚为看重,而为避免无后之大不孝,且为封建伦理道德所认可的唯一途径便是男子的纳妾。《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言赵明诚临终时“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语出《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此文引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可视为赵明诚纳妾的铁证。宋代又倡导享乐,官私蓄妓成风,冶游狎妓几成士子风尚,连欧阳修、苏轼这样为人正派、品格高尚的文坛领袖,也曾涉足于章台路上。赵明诚恐难免不落俗套。
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宋人多有记载,已足为据。北宋前期承唐遗风,女子改嫁尚不为过。丞相王安石在儿子病逝后就力主儿媳改嫁,社会风尚可见一斑。北宋中期,程颐方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禁欲理论,至南宋初年,已颇有影响,李清照于此际改嫁,的确需要几分勇气。然其时另一理学大师朱熹尚在幼年,理学的影响较明清之际薄弱得多,故对李清照改嫁一事的记载有语涉讥讽者,亦有毫无微词者。而明清时已将女子改嫁视为大节尽失,又有学者喜易安之词,爱清照之人,感赵、李之情,故力辨其“诬”,虽不遗余力,然实不足信。今人已不囿于封建伦理之束缚,自应以宋人之说为是。
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确存在着“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精神上的共鸣,这种高层次的志同道合的爱情使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岁月,给了李清照终生不能忘怀的幸福和不能割舍的情意。这正是李清照始终维持着这段婚姻的原因所在。
爱情都具有排他性,赵明诚的冶游纳妾不能不使较常人更为敏感多情的的李清照备感孤独痛苦。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子的这类行为司空见惯,根本不受什么谴责,而妒忌却被列为女子“七出”之条。也就是说,如果妻子不能容忍丈夫纳妾一类的事,丈夫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休掉。在面对社会的时候,李清照可以更多地本着男女平等的意识,锋芒毕露,洒脱疏放,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在面对家庭的时候,她却必须回归到一个女性,一个妻子的角色上来,去做一个女人。“无嗣”已在“七出”之列,她又岂能再妒忌?况且李清照毕竟是赵明诚的正妻,是赵明诚精神学术上的同志,是真正终生相伴的友人,是危难中堪托重负的老妻。
冶游纳妾在赵明诚只是生理、伦理层次上的暂时行为,他的情感还是系在能和他产生精神共鸣的李清照身上。因此,应该说,即使在赵明诚冶游纳妾的行为发生之后,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爱情的。当然,这种爱情不能和今天一夫一妻制下绝对忠诚专一的爱情相提并论,但对李清照来说,这段婚姻却没有破裂的理由。
所以,她只能婉言相劝:“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青玉案》)而更多的时候,她只
是无奈地慨叹“酒意诗情谁与共”,而后“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含悲隐忍,以度时日。
李清照身上也体现着封建社会里女性最普遍的悲剧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李清照不过是个信奉“夫为妻纲”的封建女性,她之符合妻德的客观表现,更多地还是源于珍惜爱情的主观追求,封建礼教的影响实在其次。
如果说,在和赵明诚的婚姻中李清照还有几分柔弱的话,那么,她和张汝舟的短暂婚姻则充分体现出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个性和追求爱情与婚姻统一的高洁心志。
张汝舟本是一无耻小人,他觊觎李清照的书画古玩,便乘其病重境苦之际,以“如簧之说”、“似锦之言”(《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骗得婚姻。婚后却发现李清照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所以随即露出凶恶面目,对李清照“遂肆欺凌,日加殴击”(《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这婚姻里实无半点志同道合的爱情可言,李清照便以决绝的态度,不惜受身陷牢狱之苦,甘心冒世人讥笑之耻,毅然讼告其夫,与之离异。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妻状告夫,即使赢了也要受到牢狱之灾。虽然由于李清照的家人贿赂狱卒,使她只被关了九天,但对于李清照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侮辱与伤害。
只要我们不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就会从这段给李清照的身心都带来重创的婚姻中更深入地体察她进步的女性意识。李清照不但有勇气再嫁,主动追求现实的情爱,更有勇气离异,自觉挣脱丈夫的虐待,哪怕代价惨重。从一而终的观念既为她所摒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道德更与她格格不入。这段婚姻一直被看作是李清照的一个污点,不但在封建时代如此,在今天仍有不少持这种态度者。其实,这段婚姻正从多个方面展示出李清照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应该说,这是李清照的不幸,却更是她人格、观念的一个亮点。
综上所述,李清照有着进步的女性意识:她追求男女平等,刚强洒脱,又不失女性之柔美;她厌恶俗世,心志高洁,却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独立的社会价值;她真诚地对待爱情婚姻,既隐忍大度,极尽为妻之道,又勇毅决绝,断不与无耻小人苟且为伍。这位旷古才女的女性意识至今仍不乏启迪意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