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22.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_ 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23.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
试
管
F
中
出
现
的
实
验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____
请
说
明
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
10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钢铁厂购进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1 000 t,可以炼取含杂质的生铁多少?
4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说明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故选A。 2.【答案】B
【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项,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花四溅,必须经过铁的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项,铁在1 535℃时变为铁水,描述的是熔点,属于铁的物理性质;C项,铁投入盐酸中,有气泡冒出,是铁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铁的化学性质;D项,铁投入硫酸铜溶液有铜析出,是铁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选B。 3.【答案】C
【解析】利用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还原氧化铁,首先要做的就是除去二氧化碳,所以先连乙,再连甲检验是否已除净。再开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因为要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二氧化碳,所以丙之后要连甲,最后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所以顺序为乙甲丙甲丁。故选C。 4.【答案】A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