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这种环境变化还存在许多想象窨时,就可能导致市场产生不合实际经济情况的预期。一旦预期高估了环境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就可能引发泡沫现象。②经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原来的经哜活动规范失衡,从而成为导致泡沫形成的因素。③经济形势的变化还会导致实行固定汇率制国家的本币被高估,出现制度失衡,形成泡沫。
4. 什么是金融危机?简述金融危机的分类与特点。6 s+ q+ Y, U5 i
# GE5q7mO6~&OQ: K1 @ q2 D4 v+ s8 K( h5 h F①关于金融危机的概念copy名词解释题的“金融危机”内容答
案。②分类: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我们按照金融危机发生的起始完成及其影响范围,将金融危机划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资本市场危机。③特点:突发性、可预测性、传染性。! J! |$ g. k6 W% } r
6 1O9+w3d&O{5.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
. {( g5 `. B) g8 t' WP251 ①如果是论述或者全面答案,要求回答定义: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是指应用某种统计方法。②系统主要由预警方法、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制度安排与管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细节方面的事宜,如数据库、单个指标与指标体系的临界值、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警报发出后的应对措施等。+ l3 s\
, V7 W( D+ l1 C' G* C: H\.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效果?
7 h b! f+ Q. T) w( c三种预警系统对于经济危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本书介绍的三种系统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建立的,因此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看,他们的预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的,致其准确性遭受挑战。3 U8 W: p: y) h3 w3 W
0 x8 |; g( S* i1 k: C' Q7. 抵押在债务合同中的作用。9 l3 B/ q2 T1 U3 o H- E/ |/ k, F& t
3 D d0 v3 l& l' i, r6 B) b6 ~抵押是借款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抵押品时,银行的放款的安全性将提高,但同时借款者的成本也会增加,正因为这样,借款者愿意向银行支付的利息也会较低,对银行来说其收益未必增加。! S6 ^/ s! d, Y) }
, z# L* I2 J% j P* c( g6 ^8. 标准债务合同存在的原因。) P1 K* p0 E\
是因为非对称信息和检查成本的存在。从理论上而言,风险最优分配原理是成名的,但是,由于信息是相对称的,银行对行业的实际风险并不甚了解,除非对行业进行严格的审计或者
0&w{+u*qdn
检查外,这将由银行承担风险,虽然能获得较高收益,但监管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情况下,标准债务合同有利于尽量减小银行防止企业虚假报告的审计成本。+ v0 z\ ! N' A; @, T1 F, }9.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临界条件。. U2 y1 B4 ]6 K\ 指在什么样的监管条件下,直接的资产可以满足激励相容条件,使得企业家选择对投资者有利的稳健经营的方案。这是直接融资成功的关键,这时企业选择稳健经营的方案的收益要大
#S&NU#
于冒险经营的收益。如果企业不能够取得直接融资,那么只要企业稳健经营的方式足以弥补银行的资金成本与监督成本之和,间接融资就能够成功。但如果采取稳健经营的方式也不能弥补银行的资金成本,
10. 预警理论的优缺点。
5 %PTL9Q$HN. G( S9 g! B, c& F# ?, fCOPY:P271页表8-3中的综合评价栏
三、论述题- \\+ {6 I5 Z6 \\3 ]1 Q% Y2 S% p
\X37kYq3k
0 YT2g#dk4vL
- f6 h2 B0 K3 l% x! y/ Q
1. 在我国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着重阐述应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必要性:①是避免和降低损失的需要。②是防止和降低国外金融危机传染和冲击的需要。③
$ d4N~)Hq98防范和化解自身金融风险的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必须从金融危机
预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步步为营,个个落实。这些步骤包括①预警方法,即指导思想和出发点的确立;②在预警模型的选择上必须设计多指标结合模型,能够包括中国金融情况的指标体系就是选择预警模型的根本,不然就不能预警作用;③选择预警指标必须是能够使指标发生异样变化时,能够衡量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的指标,这即需要经验的总结,也需要
超前思维的指导。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④制度安排。⑤建立信息系统。
0BP9G$4gQ
2. 试论泡沫经济的成因。
7 e! ^3 G8 p: v v/ f7 B; I; i9 I①市场经济是产生投机泡沫的必要条件。②经济货币化、经济增长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如泡沫提供了资金等。③金融全球一体化、自由化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价格波动和泡沫推波助澜。④经济规范失衡可能成为泡沫经济的制度原因。⑤对投资市场有具有影响的基金经理人对市场产生泡沫的示范效应,它也是泡沫破产的主要因素之一。⑥蓬阄政策、道德风险和群体行为可以作为多种价格泡沫成因的微观解释。4 [) l z8 N8 x7 |\
V10OPwo%*u3. 结合信贷配给分析我国银行的惜贷现象。
8 ]2 j: t+ q. ]$ i; K信贷配给现象是指在面临贷款的份额需求时,银行并不总是根据借款人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配置信贷资金,而是通过非利率方式实现信贷资金铁供求均衡。我国的“惜贷”现象的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之一是由于经济衰退加大了企业风险后,银行为了避开风险而在监管控制强度提高时采取的措施,目标是避险,但并非产生于贷款的超额需求之
时。这一点与信贷配给是有区别的。因为信贷配给尽管也是为了避免高的风险,但此时,信贷需求处于超量之中。而借出少时,资金的需求者处于不足状态,因此我认为,信贷配给不能解释“惜贷”现象。信贷配给是不以高利率贷款而“惜贷”,是干脆就不贷款,只要贷款人存在任何程度风险,二者都不给风险者贷款,但实质及条件都是不同的。 四、材料分析题 k0 o9 \\; j: k% s
材料1:十多年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时的货币政策
6 0Kg+8+$ T3YW+ZXG一目了然:只要将消费物价通胀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就能够达到经济与金融稳定的目标。
但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确保金融稳定。20世纪80-90年代的日美发生股市大崩盘时,两国物价都是处于低水平。这一新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变观点,认为把保持通胀作为唯一目标还不充分。他们认为,有时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遏止资产(如证券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势头,以避免泡沫破灭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d4 ^+ L; D\ # y9 u4 h. a, w8 b' w材料2: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q+7L*PN5Cb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5 U7 p; J. l# o+ Z8 U; i
1. 上述争论的经济背景是什么?! N2 w1 h9 F: a( C8 Y( c( ?# u: g
% I\随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放大,金融的独立性渐强,资产价格日
&F·E+H6%o0w
渐摆脱实体经济基础而独立运行的态势,并且出现了低通胀与高资产价格迅速上升共同存在
的现象。这是20世纪末二十年在全球经济金融资本发生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变化。这种变化在最初10年被子认为引起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因为资产价格的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至于长达十几年增长的日美经济也会被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而萎靡不振。因此,在二十年前,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影响较小,这时货币政策可以以物价作为控制目标,以控制金融经济的稳定运行。二十年后,资产价格的运行使得金融完全可以脱离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引发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反过来又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崩溃,因此,专家认识到,货币政策应该考虑资产价格对经济的影响力。' m6 G; m5 o4 {) `6 ~# E( H4 e( `
- K7 u& G: n7 N5 E2 @0 x( k2. 材料中提到了监管资本套利机会,请解释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2 f# [9 {* h) F; x! ?! X
P198 监管资本的套利行为是指银行管理层使用某种方式降低所需监管资本的数量,但同时
FKY7g(0g*}9p
又没有实际减小银行的风险,目的纯粹是减小监管资本的数量。这是由于风险计算方法过于
简单所导致的,监管资本套利折增加已经引起了一种“双输”局面,银行被返持有与自身经济风险无关的资本水平,而且很可能因为降低经济资本而受到处罚;同时,监管当局面对的事
实是不同银行实际相同标准已变得没有意义,规范的监管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46 }+ G% f# t/ a7 N
# a+ W# N! ?8 p+ A一、名词解释9 R, U0 W) M4 E# w7 `2 H
1. 信用风险:P323 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
0 ~0Q5oX#D
&Sh0S#U3E*GR0W
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
值变化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B' T/ R' x7 Z( c6 k, B V9 W: l3 s
9 T4Db37u62. 系统性风险:P324 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分为外在的不确定
性和内在的不确定性。外在不确定性对整个市场都会带来影响,所以,外在不确定性导致的信用风险等被称为系统性风险。
. c: F, t6 A1 |2 ~$ p* T e6 ?+ C3. 非系统性风险:P325 而内在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它所引起的风险不具备普遍性,因此称为“非系统性风险”。5 T' j3 ~( ?% j4 B
4. 专家制度:P326 是一种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其最大特征是,银行信贷的决策
\n!N~&Y&&vv%R
由该机构的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人员所掌握,并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3 `) B' M3 u' e8 n$ S l8 k
6 Z3R+SAy5wM
5. Z评分模型:P327 Edward I Allman 1968年建模,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对银行过去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程度地区分货款风险度的数学模型,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及资信评估。 A* P# q U5 B7 o1 i# X\
6. 期权推理分析法: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重要特征。这种方法是指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对
$ d8F3Ku3#T4B
风险债券和贷款进行估价,以及对它们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 v4 \\4 T1 }) `. U9 J- t
7. 在险价值法:是市场风险测量的方法,能够简单清晰地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又有严谨、系统的概率统计理论作为依托。在险价值,作为一种市场风险测量和管理的新工具,是由J.P.摩根银行在1994年提出,其标志性产品为“风险度量制“模型。
_#R2HXn+E3dd9 V*y*1vT&_7NgV
8. 信用度量组合模型:P350 是一组用来测定信用资产组合价值和风险的分析法和数据
库。由J.P.摩根银行1997年建立。是一种估算由于信用资产质量变化(包括违约)而导致的组合价值的波动以及价值的分布状况,并最终计算出信用资产组合的在险价值的方法。% b1 f( T5 O. q1 e- i
7Z/YN@7
&S7p6?3E9. 国际收支危机传染:P366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导致了另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危机的可能性。) W& F' H. ~* R6 i
10. 波及型传染:P369 一个国家发生的危机恶化了另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基础
^8{Z{N37WUL(如贸易赤字加大、外汇储备下降),从而导致了另一个国家发生危机。
11. 纯粹型传染:指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诱发了另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
@9$D~3&PP
却无法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来解释。 ) \\1 f0 X) t0 a12. 羊群行为: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到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羊群效应加剧了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 j) i, k0 u# j: }7 r $ q# w# q9 `8 f+ m# o9 z二、简答题:
k9XDB#3F5$X
1. 现代信用风险的成因。) q, Y& s7 _3 Q, A; z
# M y4 Y- J1 ~在于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外在的不确定性和内在的不确定性。外在的不确定性引发系统性风险。内在的不确定性导致非系统性风险。P
2. Z评分模型和专家制度有什么区别?
%R4^21Eh&ZH4 ?8 L& S& G- w0 m0 ( m1 K2 W4 l9 {0 s7 U专家制度:依赖信贷人员的知识、经验判断,主观性强;定性分析企业信用风险;运用的会计分析是单变量测定法。Z评分模型:依靠会计资料基础,相对客观;趋向于定量分析、数量统计方法,多变量信用评分模型。
, z7 ?9 F& s1 s0 ?' A/ {3. 简要说明期权与贷款之间的关系。 @+ `3 ~2 d0 l$ L. c9 z8 y* G 借款企业股东的股权市场值头寸可以看做是持有的一份的企业资产市值为标的买权。当企业
R*+7m$ A6%_o3市值上升时,股东可以获得超过借款值的企业市值,当企业市值低于贷款时,股东以其投资额为企业承担责任,其风险是一定的,但可得到不确定的收益,是“有限责任”制度使然。% f I% ^. g) g3 k/ q( ^
\. 国际收支危机都有哪些传染渠道?7 {) P; s( U2 V& X2 X! Q+ P! g9 P ) `2 w3 }8 A9 n: t\①有贸易传染渠道:包括直接贸易渠道、间接贸易渠道。②金融传染渠道:包括金融直接传染渠道、金融间接传染渠道和机构投资传染渠道。③预期传染渠道:包括经济预期传染、政治预期传染、文化相似型预期传染、羊群行为传染渠道等。Q0 z- @4 ?. F8 S4 {6 e. ]
5. 何谓机构投资传染渠道?2 d: d' ]4 V# a4 j/ d! j5 p
A9 vRPT2y%4G4L
$ j0 Z( `7 p1 4 F( m9 q% k$ b& R指机构投资者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投资而形成的传染渠道。由于机构投资
者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显著影响力,其在不同市场上的投资组合是相互联系的,一旦某个经济体出现危机,机构投资人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构成危机传染渠道。其构成机构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的互相依赖;证券组合的重新分配等。; A- c n& }8 l. M6 A( n' g % u$ H& W; [, F6 Z. I5 k6. 什么是经济预期传染和政治预期传染?
5 \\4 a Y) c* c; ?' |指受影响的国家在具有相似的经济基本面或者面临共同的外部冲击时发生的危机传导。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时,投资者和投机者对在其它国家的投资风险就会变得敏感,将减小在具有与危机发生国相似的经济基本面的国家的投资,这也会导致基本面相似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5 x1 a7 k5 i2 D4 h: K% | 2 J' Q. G& P/ G\. 20世纪90年代三次大的国际收支危机有什么共同点?2 K0 a. j0 D' ^: i2 y
! M5 K: \\, \\$ n2 x6 G①首先,受到传染的国家和地区与危机国常常有密切的贸易联系。②其次,受到传染的国家都选择了钉住一种外国货币的汇率制度,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资本账中开放,为国际收支危机的金融传染提供了渠道。③危机国与传染国都存在经济基本面的不稳定。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为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条件,表现为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金融全球化导致的资金流动加快,各国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下降等。
8 M. Z) W+ [9 ]+ W7 w1 p. T `$ P8. 防止国际收支危机传染有哪些具体措施?
8 J( u2 ^2 K\①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②推动对外贸易金融联系的适度多元化;③保持国内经济的健康运行,稳步推进经济金融改革,谨慎调整利率;④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⑤充分汲取中国在抵御国际收支危机传染方面的政策经验。& F. O+ ?% a: m3 }; H1 R- z2 D9 i
7 w2 4U5%c$ _hM3 Y
三、论述题
9 +F1p0mQ^+ R1{{
% a- t3 S/ x! O& z8 k' i$ F, Z
1. 试分析信用风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l2 h3 E4 k. w( J5 e7 K
: @5 U8 O u1 M) U) xP325 积极作用: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力量。
它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管理效率的提高,增添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另外,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参与者产生一定的约束,从而对整个金融市场起到调节作用。对信用风险的认知,可以使投资者更加理智。消极作用:是巨大的、风险的积累,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使整个金融经济陷入瘫痪,给居民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2. 简述国际收支危机的贸易传染渠道。- i+ C, I8 N! A7 I m, K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恶习化了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以
* hp2TuT0py8no$m2 F7C6y
及经济基础运行状况,从而导致危机。根据其内在机理不同,国际收支的贸易传染渠道又可分为“直接贸易渠道”和“间接贸易传染渠道”两种。如果受传染国危机国家的贸易伙伴,那么传染属于前者;如果受传染国家与危机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共同的出口市场,那么因为竞争同一出口市场而使危机国到受传染国的传染则属于间接贸易渠道的传染。 3. 试论述国际收支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
37B&Up%4$%0 r# r _& g; O$ `, x所谓金融传染渠道,是指一个市场由于危机而导致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缺
乏,导致另一个与其密切金融关系(包括通过直接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渠道等建立起来的各种金融关系)的市场的流动性缺乏,从而引起国际收支危机。金融传染渠道可分为①金融直接传染渠道:当一国与危机国存在直接的金融联系,传染渠道为此。②间接的金融传染渠道:当两个国家与第三方有金融联系,那么危机通过第三方传染。③机构投资者传染渠道:由于机构投资者证券组合的相互依赖和证券组合的重新分配所形成。四、材料分析题:
~2088#Xd5OMDY@+ G@1 U5O4S8H
2 D( R! `/ l/ v' d2 T, x
& S+ ~ u. T, r+ C$ N$ _
材料: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战后最大的牛市后,于2000年开始转入下跌,2003年已是边疆下
跌的第三个年头。于是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联储应更早一些提高利率,那样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股市狂跌情况,或至少其程度不会那么严重。实际上,各国中央银行官员中就注意到资产价格上涨问题,认识到资产价格上涨能拉致力消费进一步膨胀,并引发通胀,但绝大部分央行官员却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沫。对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了较为全面的诠释:首先,不能单凭资产价格上涨就断定经济出现泡沫;其次,利率象一口钝刀,升幅太小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升幅过大又会导致经济衰退。格林斯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泡沫自行破灭,然后再利用货币政策消除负面影响。1 z4 e5 l# T+ \\: _0 ] ` 3 u% g8 o* X0 y7 j4 o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J& J9 y E. V! Q* ^0 _
8 V8 Q/ b& c3 J- d0 n# `: K* K1. 联系实际说明经济泡沫的本质,并说明泡沫经济的基本特征。 I. q# R+ p, v
V( c\①泡沫,无非就是资产价格背离了严重偏离实体经济基础而上升的现象。或者更加明了简单的:即资产价格被高估了。资产价格具体指股票和房地产,而实体经济基础指生产、流通、就业增长率等。②泡沫经济具有如下特征:A、出现了价格泡沫B、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总量中达到了相当的比重C、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各方面发生了系统性联系D、泡沫资产使经济潜伏危机。等
2. 材料中反应了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资产价格中的泡沫,试说明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何在?
%y4P9%xL%#V
d$~68m_3U
泡沫指资产价格的被高估,它本身存在一个从生成到破灭的过程。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
沫,是因为A、央行并不能准确地断定是否处于泡沫之中;B、央行并没有非常理想的工具保证在泡沫被刺破时,经济仍然完好无损;C、利率是抑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工具之一,但利率上升幅太小时不起作用,太大时则会导致经济衰退。D、如其央行刺破泡沫会带来经济衰退,不如让泡沫自行破灭,而同时,央行采取手手段把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