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后检测能力
[基础巩固]
某地区预计20年后人口将达到9 000万,现有的耕地因为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减少8 000 km2。读表,回答1~2 题。
表1 未来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低消费量表
草地 1 000 m2 耕地 1 000 m2 森林 1 000 m2 淡水(平均) 2 000 m3/年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 总面积/ km2 6 200万 22万 草地/ km2 5万 耕地/ km2 8万 森林/ km2 7.5万 有效年径 流量/m3 5 105万 人口/人 1.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为( ) A.600 m2 C.400 m2
B.800 m2 D.200 m2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 A.耕地 C.淡水
B.森林 D.草地
解析:第1题,根据20年后总人口及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计算可得。第2题,据表可知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
答案:1.B 2.C
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km2的区域。读图,回答3~4题。
3.工业文明时期,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甲区域 C.丙区域
B.乙区域 D.丁区域
4.综合考虑,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环境承载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B.乙、丁、丙、甲 D.丙、乙、丁、甲
解析: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第4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比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环境承载力大于甲、丙两区域;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大于甲区域。
答案:3.D 4.B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
6.图中反映的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第5题,北方地区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条件比西北地区优越,环境承载力较大。第6题,青藏高原地区耕地条件改善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只能靠科技应用领域。
答案:5.C 6.B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第7题。
7.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选D。图中四市耕地面积相同,但是四市农作物熟制不同。④市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市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3)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产生?
解析:(1)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地理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3)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可以转变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使环境承载力增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西部地区自然环
境相当脆弱,在开发过程中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
(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3)主要防止由开发而导致或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能力提升]
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2题。
省份 1990(年) 山东省 2012(年) 1990(年) 青海省 2012(年) 人口(万人) 8 439 15 9 685 446 72 573 面积(万km2) 1.关于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2.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 C.自然环境脆弱
B.人口消费水平低 D.资源贫乏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2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1 246万,增长速度为14.8%;青海省人口增长了127万,增长速度为28.5%,故A、C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由562.6人/km2增加到645.7人/km2,增长了15%;青海省人口密度由6.19人/km2增加到7.96人/km2,增长了29%,B项正确。第2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1.B 2.C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