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品印花-讲义
纺织品印花讲义(参考)
第一章 印花综述 ? 印花的概念
1、定义:将各种染料或颜料调制成印花色浆,局部施加在纺织品上,使之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2、印花与染色的区别: 印花比染色复杂。因为纺织品印花是局部染色,印花处有染色牢度,非印花处不能渗色、沾色。
? 相同点:所用染料、上染机理及所使用的助剂性质和作用。 ? 不同点:
1)印花用色浆(防渗化),染色为染料溶液; 2)使用染料助剂的量:印花 > 染色 3)拼色时对染料类型的要求不同 4)对织物的前处理要求不一样
? 印花色浆组成
1. 染料或颜料---要求溶解度大——因含在糊中,高浓、水少 2. 糊料---使色浆不渗色、具有粘稠度的物质——高分子 3. 助溶剂---帮助染料溶解的物质
4. 吸湿剂---蒸化时帮助色浆吸收水汽的物质
5. 其它助剂---根据染料性能,印花要求配置。如调pH、拔染剂、防染料变色剂等。
? 印花工艺流程
图稿
设计 胶片 感光制网 激光制网
印花 蒸化
分色
喷墨制网
水洗
配色打样,调色浆
喷射印花
后处理
? 印花方法 一、按设备来分
筛网印花 、滚筒印花、转移印花、喷墨印花等 二、按印花工艺分
1、直接印花:直接印花是在白色或浅色织物上先印上色浆,再经过蒸化等后处理,使织物上产生花纹的印花过程;印花色浆由染料、糊料、助剂等调制而成。当然在深色织物上也可以采用涂料直印的方法,色浆主要由涂料和粘合剂组成,借助涂料的遮盖性,把深地色覆盖。 2、拔染印花
1
在已染色织物上印花,使花纹处消去原有色泽获得白色或彩色花纹的印花工艺。拔染印花图案精细,地色丰满,有花清地匀的效果 地色:染在织物上的色泽称为地色;
拔染剂: --能破坏地色染料的发色基团而使之消色的化学物质 拔白印花---印花处洗后显白 色拔印花---印花处洗后显他色。
着色染料:在色浆中加入不受拔染剂影响并能上染织物的染料
3、防染印花
防染印花指在织物上先印以防止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的印花色浆,然后进行染色或显色而制得色地花布的印花工艺过程。
印花色浆中防止染料上染或显色作用的物质称为防染剂。
用仅含有防染剂的印花色浆印得的白色花纹的,称为防白印花。同理,防染剂中含有不和防染剂起作用的染料或颜料,印得彩色花纹的,称为色防印花。蜡印花布就是典型的防染印花。
? 感光制网
平网印花花版的制作是将筛网绷在金属矩形框上,涂上感光胶,通过感光使部分感光胶固化,花型部分感光胶除去而产生花型网孔,使之在印花中透过色浆。
平网:印花花版的制作是将筛网绷在金属矩形框上,涂上感光胶,通过感光使部分感光胶固化,花型部分感光胶除去而产生花型网孔,使之在印花中透过色浆。
圆网:圆网筛网采用镍质圆型网,经感光制版等工艺制成有镂空花纹的筛网。色浆通过刮刀或磁棒刮刀的作用,通过网孔施加在织物上。 目前制圆网的新技术是采用激光制网。
目前较先进的有喷墨制网和激光感光制网代替(胶片)感光制网,可以提高制网速度。 ? 制版
以平网制版为例:
绷网——涂感光胶——干燥——感光——冲洗——烘干(固化)——修网(补砂眼等) 1、筛网
目前普遍用涤纶筛网,用单丝平织而成,(要求高的精细花型用着色丝) 型号:SP(孔/cm) 目(孔/英寸) 目=2.54SP 网孔的大小和花型及印浆量有很大的关系 印浆量可近似用泊萧叶(Poiseuille)关系式表达: Vp=π4/8ηL
Vp:单位时间流过网孔的色浆体积(ml)
P:色浆透过孔的压强差 η:色浆的粘度(cp) R:网孔的半径 (mm) L:网的厚度(mm) 2、 感光胶
未曝光的感光胶是水溶性的,感光时,光线透过无花纹处的透明片使感光胶硬化,不溶于水,而有花纹处因遮光剂的存在,光线不能透过,感光胶仍保持水溶性,显象时溶解而被水洗去,露出网孔。
目前普遍用重氮感光胶,而以前常用的重铬酸法由于污染严重,现基本不用。 感光胶实际应用时,由感光胶和光敏剂组成(使用前配置)。 (1)、感光胶(成膜剂):感光前应有较好的水溶性,感光后应能很好的转变为非水溶性的结膜物质。其结膜(交联)强度决定制版后筛网的印制性能。常用的有明胶和聚乙烯醇 (2)、感光剂(光敏剂):提高感光度,降低受光能量,缩短感光时间,加速交联反应进行。感光剂目前采用重氮盐类。
2
重氮盐类光敏剂一般感光范围在350~450nm
? 转 移 印 花
转移印花是将染料或涂料印制在转印纸上,将转印纸花纹面和织物紧密相贴,在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使转印纸上的花型转移到织物上的印花方法。
转移印花设备简单,花型丰富。工艺简单。涤纶转移印花不需蒸化、水洗。节能污染小。 1、 涤纶织物转移印花(干法) :成熟工艺
转移原理:在~200℃高温,分散染料升华,涤纶链段运动剧烈有空隙,因而从纸上转移到织物纤维内着色。
转移纸油墨:染料 + 增稠剂 + 助剂
2、 天然织物转移印花
用升华转移法。对天然织物进行改性,使之能结合分散染料。
非升华转移法---湿法。活性染料油墨转移纸,织物先轧碱、冷转移,蒸化,水洗。
---干法。有载体的油墨转移纸,载体高温熔化后,对染料有强溶解作用,转移到织物,再洗去。
? 蒸 化
织物经印花烘干后,花型中的染料尚未和纤维结合,大部分染料仅在织物表面的浆层中,为了使染料从浆层中向纤维内部扩散,再终和纤维结合,必须经蒸化。 蒸化一般在汽蒸箱中进行,工艺因素是温度、湿度和时间。
蒸化对印花的作用:促使染料在最短时间内上染纤维,提供必要的温度和湿度,因而,直接影响着染料的 给色量、色泽鲜艳度和坚牢度。
? 水 洗
对染料印花而言,必须经蒸化;蒸化后的织物,大部分染料已固着在纤维上,少部分未固着的染料,以及糊料和助剂等,需要通过充分水洗。
印花水洗质量要求高,它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白度、色光鲜艳度、花型清晰度和色牢度。 ? 后 整 理
经水洗后的织物通过烘干、拉幅定型等工序即送成品检验。
第二章 印花糊料 印花色浆是由染料、原糊及助剂组成,常用的溶剂是水。其中原糊所占比率很高。一般糊料是一些亲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分散成为粘稠的胶体,称为原糊。糊料的作用是将染料及必需的化学药剂传递到织物上去,防止花纹渗化,出现清晰的花纹;当染料固着于纤维以后,糊料即从织物上洗去。 一、原糊的作用 1、作为增稠剂
纺织品本身存在大量的小孔道,印花后烘干需要一定的时间。毛效高易使花纹轮廓不清,原糊使印花色浆具有一定的粘度,以部分地抵消织物的毛细管效应而引起的渗化,从而保证花纹的轮廓洁度
? 针对毛效,糊料的抱水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由于膨化了的糊料分子间形成大量的链、网结构,在其中机械地包含了一定量的水份,这种抱含水的能力,称为糊料的抱水性。 一般抱水性大的印花糊料,原糊的抗稀释性好。
抱合水可以认为是半自由态的水,有别于与糊料相结合的溶剂化水,这也是产生结构粘度的主要原因。
因此,影响印花的渗化现象主要因素有:原糊的抱水性,织物毛效,染料的扩散性。 2、作为印花色浆中的分散介质和稀释剂
3
使印花色浆中的各个组分能均匀地分散在原糊中,并被稀释到规定的浓度来制成印花色浆 3 、作为染料和助剂的传递剂,起载体作用
印花时染料和助剂借助原糊传递到布上,经烘干后在花纹处形成有色的糊料薄膜 汽蒸时染料和助剂通过薄膜向织物内扩散,从而固色 4 、起粘着剂的作用
原糊对花筒有一定粘着性,保证色浆被粘着在花筒凹纹内
印花时,色浆受到花筒与承压辊的相对挤压使色浆转移并粘着到织物上,粘着力较大,以使色浆膜不至于从织物上脱落 5 、作为汽蒸时的吸湿剂
二、原糊的要求 1、良好的流变性
指色浆在不同切应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流动性能。色浆的流变性能通过不同切应力作用下的粘度变化来测定。
2、化学性质稳定,不腐败变质、不与染料、助剂织物反应。 3、糊料色素少,不影响印花得鲜艳度 4、使染料有良好的上染率
糊料与染料的亲和力小,有较高的给色量,给色量指选用相同浓度的染料印花后在织物上得色的浓淡程度,其影响因素有: (1)原糊对染料的亲和力
(2)原糊对织物的渗透性:相同得浆量的情况下,渗透性好的印花织物表面得色浅。 5、色浆有一定的渗透性和成膜性
6、糊料抱水性好,在汽蒸时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使染料溶解、上染纤维。
抱水性:指糊料结合水的能力,一般抱水性好的糊料在印花蒸化中不易渗化 7、具有良好的洗涤性 印花后易洗涤除去,不影响手感。 8、成糊率要高,配制一定粘稠度色浆所用糊料少。 成糊率%=(糊料用量/原糊量)×100% 三、 糊料的分类及性能 1、淀粉糊料
⑴、淀粉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由直链、和支链淀粉组成。 直链淀粉的结构:α – D葡萄糖剩基按 1,4-甙键连接;
CH2OHHOHOHOHHOHCH2OHHOHOHH
性质:分子量2×105 ~ 6×105。遇碘呈深蓝色。成膜后有一定的弹性和挠曲性,皮膜不易折断。
支链淀粉:在直链淀粉的基础上,平均每隔20~30葡萄糖剩基链段有一个α – D葡萄糖剩基通过 1,6-甙键连接。
性质:分子量4.5×104 ~ 4 ×108。 遇碘呈红紫色。支链存在不易取向、聚集,胶体溶液稳定。 有良好的粘着力,烘干成膜较 慢,耐磨性好。
淀粉大分子为亲水分子,它的分子上结合着大量的水分子,这样淀粉大分子网状结构中就网囊结合着大量的水分子,形成所谓结构粘度。因水分子都被结合固定,整个体系若想流动就要克服这些结合力。 淀粉原糊的性质:
HOHHOH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