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四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跟踪练(含解析)人教版
课时跟踪练2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B.两者都认为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两者都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两者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A项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B项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解析:群体中的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A项正确;基因突变中的有害和有利突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项错误;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群体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不一定保持不变,D项错误。
答案:A
3.(2019·衡水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根本上讲,没有突变,就没有生物的进化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C.隔离能阻止种群的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解析: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发展进化,D项错误。 答案:D
4.(2019·日照联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形成时可能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环境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可能相同
- 1 -
解析:新物种形成时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环境对不同基因型个体(如AA、Aa)的选择作用可能相同,D项正确。
答案:D
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的入侵只会加快本地物种的进化速度 B.自然选择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则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变异是不定向的,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不可能一致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使本地某些物种的灭绝,A项错误;自然选择导致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的个体大量繁殖,使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项正确;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C项错误;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D项错误。
答案:B
6.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
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错;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B错;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D项错误。
答案:C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B.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 2 -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 答案:C
8.(2019·辽阳二模)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此后几年,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巨型老鼠。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巨型老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
B.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C.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该地区发生的共同进化,只发生在具有竞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
解析:该地区巨型老鼠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导致的,A项错误;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项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D项错误。
答案:B
9.(2019·安徽刘安模拟)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 B.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 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
D.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 解析: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A错;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错;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90%/(30%×90%+60%×90%+10%×110%)≈29%,Aa个体所占比例约为58%,D错。
答案:C
10.(2019·天津模拟)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A3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 )
1
A. 34C. 9
1B. 95D. 9
解析: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现象,种群中A1、A2、A3基因频率相等,而A1、A2、A3基因
- 3 -
1
频率相加等于1,故A1、A2、A3基因频率均为,且A3对A1、A2均为隐性,则A3控制的性状的
31
基因型为A3A3,A3A3的基因型频率为A3基因频率的平方,故A3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
9
答案:B
11.(2019·青岛一模)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家兔种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基因频率下降到0.25 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2∶1
1111
解析:淘汰前,A%=a%=,黑色的数量是×=,白色个体更多,A项错误;淘汰后,
2224113
F1中AA占,F2中AA占,F3中AA占,故纯合子比例增加,B项正确;黑色兔淘汰一代后,
3251
a%=,C项错误;黑色兔淘汰两代后,AA∶Aa=1∶1,D项错误。
3
答案:B
12.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的基因频率为80%,X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体男性中的X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X、X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解析: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项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项错误;按照遗传平衡1bbbb
定律计算,XX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但男女比例为1∶1,则XX的频率为4%×=22%。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X的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则XY的频率为20%×1
=10%;C项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2
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40分)
13.(13分)(2019·广东揭阳一模)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回答下列
- 4 -
b
b
bb
b
b
B
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