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作曲》教学大纲
《理论作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144 总学分:8
开课学期:第1—8学期 适用专业:音乐学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理论作曲是音乐学专业中技巧课(一)中的一门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是指音乐学专业中理论作曲方向学生的主课,主要包括作曲技术理论的四门主要课程。通过4年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作曲技术理论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先修完基本乐理课程和一定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和声写作、歌曲写作、作品分析、乐队编配等能力。主要侧重于四部和声写作、和声的实践应用,乐队的改编与编配,常见的曲式结构与作品分析等。
三、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 顺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课程名称 音乐基础理论 和声学 歌曲写作 复调音乐常识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队配器常识 讲授时数 10 30 10 10 10 10 80 技能时数 8 24 8 8 8 8 64 总计时数 18 54 18 18 18 18 144 四、教学内容
(一)音乐基础理论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基本乐理与音乐常识的基本知识。 2、重点与难点
音程、和弦、调式知识。
1
(二)和声学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和掌握初级和声全部内容、高级和声的部分内容以及键盘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知识。
2、重点与难点
初级和声知识、四部和声写作训练、为旋律配和声。
(三)歌曲写作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歌曲写作技巧,歌曲伴奏写作,多声部歌曲写作等知识。 2、重点与难点
歌曲写作、四声部合唱创作。
(四)复调音乐常识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复调音乐基本知识,复调音乐分析与写作常识。 2、重点与难点
复调音乐作品分析。
(五)曲式与作品分析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曲式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 2、重点与难点
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
(六)乐队配器常识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乐器法、配器法常识,掌握读谱与分析方法,并能进行改编与简单的写作。 2、重点与难点
乐器法常识、多声部音乐改编创作。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2、同时开设课程:钢琴与伴奏、西洋器乐或民族器乐、声乐。
六、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主要教材:
《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二版。 《歌曲作法》,樊祖荫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复调音乐教程》,于苏贤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李芒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乐队编配与排练》,方智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
2、参考书:
《基本乐理》,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二版。
《和声通用教程》,祁光路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四版。 《歌曲写作教程》,方智诺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复调音乐》,段平泰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月,第六版。
《音乐作品分析基础教程》,方智诺、方弋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配器》,张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