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3份集锦》甘肃省金昌市高考化学第五次调研试卷
c(F-)=2.0×10-3mol·L-1时,除钙率为___。
【答案】将矿石细磨(搅拌、升温或其它合理答案) Cu2S+4Fe3+=S+4Fe2++2Cu2+ 温度升高,单
++++
质硫在煤油中的溶解度增加 4HF+H2SiO3=SiF4↑+3H2O NaClO将Fe2氧化Fe3,消耗H,使H浓
度减小,促使水解平衡Fe3++3H2O晶 C 99% 【解析】 【分析】
Fe(OH)3+3H+向右移动,生成Fe(OH)3沉淀 蒸发浓缩 冷却结
辉铜矿加入氯化铁溶液溶解浸取过滤,得到矿渣加入煤油回收硫单质;加入NaF除去钙离子,生成CaF2沉淀,加盐酸和硅酸钠生成H2SiO3除去多余的氟离子,再用NaClO将Fe2+氧化Fe3+,消耗H+,使H+浓度减小,促使水解平衡Fe3+3H2O
+
Fe(OH)3+3H+向右移动,生成Fe(OH)3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
盐酸调节pH,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得到CuCl2·H2O。 【详解】
(1)为了提高“溶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矿石细磨(搅拌、升温或其它合理答案);“溶浸”过程中Cu2S溶解时,被Fe3+氧化,离子方程式:Cu2S+4Fe3+=S+4Fe2++2Cu2+。
故答案为:将矿石细磨(搅拌、升温或其它合理答案);Cu2S+4Fe3+=S+4Fe2++2Cu2+;
(2)“脱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率呈上升趋势,温度升高,单质硫在煤油中的溶解度增加;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单质硫在煤油中的溶解度增加;
(3)加盐酸和硅酸钠生成H2SiO3除去多余的氟离子,“脱氟”时H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F+H2SiO3=SiF4↑+3H2O。
故答案为:4HF+H2SiO3=SiF4↑+3H2O;
(4)“沉铁”过程中,加入NaClO的两个作用是NaClO将Fe2+氧化Fe3+,消耗H+,使H+浓度减小,促使水解平衡Fe3+3H2O
+
Fe(OH)3+3H+向右移动,生成Fe(OH)3沉淀;
Fe(OH)3+3H
+++++
故答案为:NaClO将Fe2氧化Fe3,消耗H,使H浓度减小,促使水解平衡Fe3+3H2O+
向右移动,生成Fe(OH)3沉淀;
(5)氯化铜溶于水,则“操作X”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6)经过“操作X”后,母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NaCl,NaCl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明显;CuCl2·H2O易溶于水、酒精、浓氨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明显增大。所以要得到这种纯净物,最好选用洗涤剂酒精,而A.浓盐酸、B.水、D.浓氨水三个选项中提供的物质均能溶解NaCl,故答案为:C。
(7)当溶液中c(F-)=2.0×10-3mol·L-1时,Ksp(CaF2)=c(Ca2+)c2(F-)=c(Ca2+)(2.0×10-3)2= 4.0×10-11,
1.0?10?3?1.0?10?5c(Ca)=1.0×10mol·L,则除钙率为 ×100%=99%。 ?31.0?102+
-5
-1
故答案为:99%。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流程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和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基础是关NaCl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溶解度不同,键,难点(6)要充利用题目中的信息,难点(7)先用公式Ksp(CaF2)=c(Ca2
+
)c2(F)计算出溶液中的c(Ca2),再求出除钙率。
-+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钴的合金及其配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已知Co3+比Fe3+的氧化性更强,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1)Co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水CoCl2的熔点为735℃、沸点为1049℃,FeCl3熔点为306℃、沸点为315℃。CoCl2属于_________晶体,FeCl3属于__________晶体。
(3)BNCP可用于激光起爆器等,可由HClO4、CTCN、NaNT共反应制备。 ①ClO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
2-②CTCN的化学式为[Co(NH3)4CO3]NO3,与Co(Ⅲ)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已知 CO3的结构式为
-}。
③NaNT可以____________。
(双聚氰胺)为原料制备。1 mol双聚氰胺分子中含σ键的数目为
(4)Co与CO作用可生成Co2(CO)8,其结构如图所示。该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钴酸锂是常见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氧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含a、b、NA的代数式表示)g·cm-3。 【答案】 [Ar]3d6或1s22s22p63s23p63d6 离子 分子 正四面体 N和O 9NA(或
196?10309×6.02×10) sp和sp 6
3a2b?NA23
2
【解析】 【分析】
(1)Co是27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失去3d上1个电子和4s上2个电子生成Co3+离子,根据构造原理知Co3+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2)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离子晶体熔沸点较高,据此解答;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作答;
(4)根据图示Co2(CO)8的结构式结合杂化轨道理论作答;
(5)先通过数学几何关系计算出六棱柱的体积,再利用“均摊法”求出该晶胞中O原子、Li原子和Co原子的数目,最后利用晶体密度ρ=【详解】
(1)Co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基态Co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Co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6或1s22s22p63s23p63d6;
FeCl3熔点为306℃、(2)无水CoCl2的熔点为735℃、沸点为1049℃,符合离子晶体的特点;沸点为315℃,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则CoCl2属于离子晶体,FeCl3属于分子晶体;
(3)①ClO4-中心原子Cl有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7+1-4×2)/2=0,价层电子对数为4,ClO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②构成配位键,和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根据CTCN的化学式,以及CO32-的结构式,与Co(III)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N和O;
③前一个C原子,有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2,后一个碳原子有2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成键原子之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即1mol该分子中含有σ键物质的量为9 mol,个数为9NA或9×6.02×1023。
(4)图中以碳氧双键存在的中心C原子是平面结构,C的价电子数=3+0=3,则采用sp2杂化方式;以碳氧三键存在的中心C原子是直线型结构,C的价电子数=2+0=2,则采用sp杂化方式,故答案为sp和sp2; 题图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1pm=1010cm,六棱柱底部正六边形的面积=6?m计算求出结论。 V3(a×10-10)2cm2,4六棱柱的体积=6?12?323(a×10-10)2(b×10-10)cm3=3?ab×10-30cm3。该晶胞中氧原子的数目为
24111+6?+2?+1=6,Li原子的数目为3,Co原子的数目为3,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
326294196?1030m?3g?cmg,故密度为ρ==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2NAV3ab?NA196?103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3a2b?NA19.研究CO2与CH4反应使之转化为CO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和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业上CO2与CH4发生反应I:CH4(g)+CO2(g)=2CO(g)+2H2(g) △H1
在反应过程中还发生反应Ⅱ:H2(g)+CO2(g)=H2O(g)+CO(g) △H2=+41kJ/mol (l)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键能(kJ/mol) C—H 413 H—H 436 C=O 803 C?O 1076 则△Hl =____kJ/mol,反应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该反应工业生产适宜的温度和压强为____(填标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工业上将CH4与CO2按物质的量1:1投料制取CO2和H2时,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923K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923K时反应II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③1200K以上CO2和CH4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 (3)工业上CH4和CO2反应时通常会掺入O2发生反应
III: CH4+2O2=CO2+2H2O,掺人O2可消除反应产生的积碳和减小反应器的热负荷(单位时间内维持反应发生所需供给的热量),O2的进气量与反应的热负荷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随着O2进入量的增加,热负荷下降的原因是 ____。
②掺人O2可使CH4的平衡转化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 【答案】+234 △S>0 B CH4和CO2按1:1投料发生反应I时转化率相等,CO2还发生反应II,所以平衡转化率大于CH4 0.39 1200K以上时以反应I为主,二者转化率趋于相等(或1200K以上时反应I的正向进行程度远大于反应II)(或1200K以上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远大于反应II) 反应III放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